7000字美学论文:《周易》

7000字美学论文:《周易》

ID:10341729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7000字美学论文:《周易》_第1页
7000字美学论文:《周易》_第2页
7000字美学论文:《周易》_第3页
7000字美学论文:《周易》_第4页
7000字美学论文:《周易》_第5页
资源描述:

《7000字美学论文:《周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7000字美学论文:《周易》论文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以下就是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7000字美学论文。与西方上古时期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史学、科学、文学、美学等就已界限分明不同,我国上古时期由于民族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不同,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却往往混杂交织在一起,很难径渭分明,《周易》可谓一个典型。《周易》初系卜盆之书,但后人多取其义不取其占,把它作为一部哲学著作,而《周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系辞》),同时又包含了其他诸多学科的

2、内容。朱熹曾非常感叹地说:至哉,易乎!其道之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周易本义序》)《易》无所不包,当然也包含着文学、艺术、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活动。鲁迅先生就曾指出倘要弄中国上古文学史,还得看《易经》。郭沫若也提倡从《易经》中寻出当时的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由此看来,《周易》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识,并揭示出不少审美规律。因限于篇幅,我们只能弱水三千,取一飘饮而已。一、官不尽意中国美学讲究深刻地体味事物内在意蕴和内心的情感,强调意,与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模仿说根本不同。中国古典美学的这一审美观念,早在《周

3、易》中就已萌芽。《周易系辞》说:书不言尽,言不尽意。这一命题的提出,说明我们的先人已经开始正视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态势的矛盾。《论语》中孔子几次提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其言也切。这一方面的确说明言意矛盾的事实,承认有些内心体验、奥妙的感悟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另一方面也是孔子为避免馗尬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技巧。在先秦诸子中,真正提出言意问题,并对意与言的内涵与作用深人阐释的是庄子。《庄子秋水》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似乎道中了言不尽意的实质,但郭象注日:

4、唯无而已,何精粗之有哉。由此观之,庄子辨言、意,最后归结为虚无。《周易》则持两可之说,《周易系辞》说: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孔颖达《正义》云:虽书不尽言,系辞可以尽其言也。照孔颖达的解释,首先承认言不尽意,但认为卦、艾辞例外,可以立象以尽意。同样,作为哲学家与美学家的庄子对于言不尽意还有更精辟的论述,在《外物》篇结尾写道: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继承庄子这种观点并加以发挥的是

5、三国时代一位杰出的哲学家王弼,他竭力论证言不尽意而象能尽意,提出了著名的得意忘象说。他在《周易略例明象》章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出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已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王弼并没有从象可言意本身出发来证明象能举理之微,而是另辟蹊径,调换一个方位(这也是《周易》变通精神的体现),从接收的方向,强调接收者的主观能动性。只要接收者善于寻言而后忘言(不受语言所限),寻象而后忘象(不受具象或意象所限)

6、,象外之意就不会蕴而不出,就可以心领神会。为什么要强调两个忘呢?原来是立象立言者只是将象与言当作两个载体,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同上书)也就是说圣人的本意就在言外、象外,象只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言只是构建象的部件。因此,当你要得象而悟得形象意象之妙时,不能将注意力留连于言辞之文采及字面意义,不然就可能忽视象的代指或象征意义的完整性,只有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忘记了言的存在(是一种无意识的否定),才得以感受到象的完整组合和映现。进而要得意而悟得象外之意时,注意力必须又一

7、次转移,不因象的外观之状而忘却了探获、了悟象内、象外所蕴含的精旨妙义,忽略了象所举的理之微,只有再一次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忘记了一象的存在(又是无意识的否定),才能获得整体的意蕴。这样,就以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而正确理解和把握了圣人立象以尽意。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美学论文6000字。郭昭第《审美形态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将人类审美活动划分为前审美、审美和后审美三个阶段,并将现实美、感觉美和艺术美作为审美形态分别置于相应审美阶段进

8、行研究,对传统美学数千年来看似无法统一的或强调现实美、或重视感觉美、或关注艺术美的片面本质论、学科论、形态论,乃至审美形态学理论构想进行了成功修正、整合和超越,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建构了审美形态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一、对传统美学本质论的修正、整合与超越古今中外的许多思想家和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论仅强调审美活动某一阶段的审美形态,却忽略了其他审美形态,明显存在片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