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双层支护及双层衬砌实验研究

隧道双层支护及双层衬砌实验研究

ID:10356137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隧道双层支护及双层衬砌实验研究_第1页
隧道双层支护及双层衬砌实验研究_第2页
隧道双层支护及双层衬砌实验研究_第3页
隧道双层支护及双层衬砌实验研究_第4页
隧道双层支护及双层衬砌实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双层支护及双层衬砌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隧道双层支护及双层衬砌实验研究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全段岩性以千枚岩夹板岩及炭质千枚岩夹板岩为主,均为软弱岩,围岩软弱破碎,自稳能力差,遇水易软化,受地应力和地质构造等影响,在施工中多次出现挤压大变形,造成初支开裂、剥落、钢架扭曲、折断、初支侵限拆换,特别因二衬施作前初支未稳定,而引起衬砌开裂、钢筋弯曲等严重问题,给隧道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软弱围岩岩体破碎松散、粘结力差,开挖洞室后,仅靠颗粒间的摩擦效应和微弱胶结作用成拱,岩体极不稳定;而且围岩强度低、遇水易软化,尤其是深埋地段受高地应力影响容易产生塑性变形,造成洞室内挤。本隧道开挖揭露的炭

2、质千枚岩夹板岩地层符合软岩的全部基本特征,在高地应力作用下产生挤压大变形成为必然。其中进口工区揭示的地质为炭质千枚岩夹少量炭质板岩,黑色,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层厚0.5~3cm,受构造影响严重,揉皱发育,岩质较软极软,夹石英脉体,节理发育,岩体破碎-极破碎,呈碎石、角砾状,无水,Ⅴ级围岩;最大累计收敛变形值为544mm(DK358+055),最大累计下沉值为544mm(DK358+060),最大收敛变形速率为65mm/d(DK358+215),最大下沉变形速率为62mm/d(DK358+100)。斜井工区重庆方向揭示的地质为志留系炭质千枚岩夹板岩,灰色-

3、黑色,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岩质较软软,呈薄层状,层厚2~4cm,层理杂乱,揉皱构造发育,岩体破碎极破碎,呈层状、碎石角砾状,局部呈碎屑状,岩面潮湿,Ⅴ级围岩;最大累计收敛变形值为615mm(DK359+610),最大累计下沉值为869mm(DK359+655),最大收敛变形速率为55mm/d(DK359+610),最大下沉变形速率56mm/d(DK359+655)。..1.2国内外研究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初新奥法全面传入我国以来,铁路、公路隧道的施工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并不断提高。我们修建长大隧道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处理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的手段也在不断完善。

4、目前,隧道施工技术较先进的国家(如奥地利、瑞典、德国、日本等),针对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所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已较完善,如采用的超前支护措施(主要是深孔注桨、超前锚杆、长大管棚等)、强支护措施(钢架支护、钢纤维、碳纤维喷射混凝土)和特殊支护措施(包括可压缩支护、可替换支护)等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己解决完成。近30年来,国外有三座有名的挤压性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陶恩隧道、阿尔贝格隧道和惠那山隧道;国内有三座隧道:兰武二线的乌鞘岭隧道、南昆铁路的家竹著隧道和台湾的木栅公路隧道,均较为知名。陶恩隧道于1970-1975年修建于奥地利,为双向行驶之公路隧道,全长6400m,该

5、隧道施工中在千枚岩和绿泥石地段发生了大变形,产生了50cm(般)及120cm(最大)的位移,最大位移速度达20cm/d,是世界上第一座知名的大变形隨道。由于在陶恩隧道设计时对软弱挤压性围岩缺乏经验,初期支护较弱(长4m描杆,厚25cm喷射混凝土,TH3675钢架)。在洞壁发生大变形后,釆用了6-9m长锚杆、可缩钢架以及喷层预留缝等措施,对洞壁已侵入模筑混凝土净空部位进行了扩挖,最后取得了成功。阿尔贝格隧道也在奥地利,系公路隧道,全长13980m,虽然也是软弱挤性围岩隧道,但是设计时吸取了陶恩隧道的经验,为防止大变形,设计时采用了强大的初期支护系统:厚20-25

6、cm的喷混凝土、可缩式75钢架、6m125cm锚杆。虽然如此,在局部地质较差地段,仍产生了20-35cm的支护位移,变形速度达到4-6cm/d。在增加了9-12m的长铺杆后,使变形速度降为5mm/d,施工较为顺利。..第二章依托工程概况及现场试验方案2.1依托工程概况两水隧道位于甘肃省武都区白龙江左岸中山区,隧道穿越剥蚀中低山地貌,绝对高程170~700m,自然坡度一般为10~45°,局部形成陡崖,隧道最大埋深346m。洞身所贯穿山体植被发育,坡面一般覆土较薄。进出口端表层覆土均较薄,植被发育。进口端位于武都区殡仪馆附近212国道边,出口位于武都区北峪

7、河右岸斜坡,省道205在此通过,另山顶为油橄榄种植园,有便道通达,该隧道交通较便利。隧道起讫里程为DK357+082~DK362+090,全长4928.346m,隧道进口至洞身中部附近位于直线上,其他部分位于R-3504.525m的曲线上。两水隧道设横洞一个,斜井一个。横洞位于正洞里程DK357+260处线路左侧,与主线夹角60°,长度80m,坡度10%。斜井位于正洞里程DK359+500处线路左侧,与主线夹角65°1115,长度316m,坡度-9.1%。两水隧道施工区段多为深切峡谷和高山,河谷狭窄,跨越秦岭中高山的白龙江河谷区、秦岭高中山区,

8、高程多在1500~3200m间,相对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