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本的论文

浅谈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本的论文

ID:10359176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本的论文_第1页
浅谈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本的论文_第2页
浅谈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本的论文_第3页
浅谈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本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本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本的论文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就业导向 生存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教育类型,它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与提高劳动者素质、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生存问题密切相关。办好高职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特别是高职院校自身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以就业导向作为生存、发展的空间。  我国高职教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以来,经过试点、总结,现在已发展到500多所高职院校。是专科教育层次中发展最快的新型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在实现我国大众化教育中将担负起重任。  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就高职发展现状来

2、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许多学校感到招生难、教育难、就业难。高职教育处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境地:一方面,经济建设急需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大有前途;另一方面,与本科院校形成极大反差的招生难,使得高职教育举步维艰。为了使高职教育找准自己的位置,走自我发展之路,本文就高职院校目前的困境、发展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1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虽然晚,但发展却很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发展势头异常迅猛。而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一直处于平稳向前发展的态势,这“一稳一急”在相互融合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冲撞,使高职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

3、下几方面:  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之科学技术不断革新,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高素质劳动者。.而我国培植高职教育的时间较短,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没有积蓄起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条件,自身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特色不明显。  第二、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较少,高职院校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高职教育的资源短缺,适应高职教育的师资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验、实训条件差,职业教育的管理人才不足,使得当前一些高职院校难以胜任职业教育。尽管《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城镇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

4、的比例不低于15%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2o%,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学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改善”。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地区和部门不多。职业教育是花钱的教育,需要投入较多的经费来创造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条件,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否则,培养出的学生技术能力不强,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弱。  第三、人们对高职教育认识不清,办学秩序不规范,管理体制不顺。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教育统计中应归类于“5b”,属于技术教育范畴。其教育特点是:“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融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为一体的技

5、术教育”。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与注重学科型教育的本、专科教育不是一种教育类型。目前,人们把高职高专教育联系在一起,个人认为这是不规范的提法。正因为如此,在办学秩序上就显得不规范。比如,不是职业教育类型的本科院校、成人学院、专科学校也在办高职教育;教育管理行政部门把高职教育的管理划归管理普通高校的高教司或高教处,对这样归口本身无异议,关键是对两类不同类型的教育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不同的指导要求。本科、专科教育是学科型教育的两个层次,高职教育是技术教育的类型。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在师资要

6、求、教学设备要求、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不进行实质上的区别对待,会或多或少地模糊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社会认可度不高,生源素质较低,教育难度加大。难怪有人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二流教育。  2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  我国在1999年新编的《中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将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和1838个细类,每一个细类还包含若干个职业岗位,逐步形成以工作性质划分的职能集合群,以知识、能力结构划分的职业集合群,以岗位归类划分的职业岗位群。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会更大,并逐步从以资源导向型为主设置专业向以需求导向型为主设置专业转化。高

7、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要贴近行业、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我国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素质普遍不高,仅以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牵弓f作用的制造业为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约70%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需要进口;制造集成芯片的装备85%靠进口。再看生产一线工人的技术状况:我国现有7000万技术工人,高级技师只占0.41%,高级技工占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