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域下的游戏化教学新策略

儿童视域下的游戏化教学新策略

ID:10365864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儿童视域下的游戏化教学新策略_第1页
儿童视域下的游戏化教学新策略_第2页
儿童视域下的游戏化教学新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儿童视域下的游戏化教学新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视域下的游戏化教学新策略摘要:目前小学体育课堂存在低效、运动密度不高的现状。巧借“游戏化教学”,可激活体育课堂,从“钻出”、“跳出”、“走出”游戏化传统视角归类总结,理清现状中的“病因”。应以儿童化的思维为视角,选编改造游戏内容,以儿童化的发展为方向,确定多维游戏目标,以儿童化的真趣为导向,设计游戏教学方法的新策略。中国9/vie  关键词:小学体育;儿童视域;游戏化教学;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志码:A:1673-9094(2017)02A-0115-05  长久以来,很多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被孩子们喜欢

2、,“放羊式”教学、枯燥的教学手段、器材场地短缺等现状与矛盾一直困扰着体育教学工作者。目前德国体育教学法专家海克尔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周兵院长等知名国内外学者,在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时,都提出了这样的标准:一是看孩子是否“出汗”(强度与密度),二是看孩子在课堂里是否“笑”(情感表现)。在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如何遵循儿童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让孩子们自觉地走出教室,痛快地出汗,开怀地欢笑,营造“快乐健康”的愉悦氛围,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与时俱进的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可以实现这个美好的目标。  一、�起:体育课堂现状 

3、 “走进儿童世界,与孩子平等对话”是笔者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利用课上、课间时间,笔者走进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和他们一起游戏、嬉闹,教他们玩,教他们动手做体育器材。目的一,跟孩子们增进交流,平等对话,跟他们“打”成一片;目的二,近距离探究孩子们喜欢玩什么类型的游戏,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服务,同时最直接地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  师:你们喜欢上体育课吗?为什么呢?  生A:喜欢体育哦,但是不太喜欢上体育课。  生B: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可以玩很多有趣的游戏,交到好朋友。  生C:课上的游戏,我们已经玩腻了,没有新意了。  生D:老师老是让我们不停

4、地跑圈,不停地跳,既枯燥又累,不喜欢上体育课,还不如自己玩。  生E:我们老师太凶了,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  为了让自己的体育课堂教学有特色,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笔者利用各种体育教学类活动,和同行们交流,吸取精髓,聆听指导,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参与实践与探索。通过交流,笔者了解到部分教师认为我省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从公开课的角度审视,发展趋势不错,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从基层常态课方面调研,“放羊式”的教学仍然普遍,需要加强管理与监督。这主要源于一线教师怕出现安全问题、工作态度消极等问题。另有部分一线体育教师不太主动去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观

5、念,导致课上的游戏、教法、组织形式一成不变,慢慢磨灭了孩子们的兴趣。  综上所述,笔者从学生、教师两个维度,实地调研目前体育课堂教学的部分现状,发现一些问题成为当今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拦路虎。既然我们找到了问题,那么下面将从寻回孩子们爱玩的游戏作为突破口来解决问题。  二、急务:巧借“游戏教学”,激活体育课堂  (一)“钻出”游戏内容陈旧化  从“旧”到“新”,彰显设计者的“智慧之美”。老游戏,新玩法,是体育课堂的灵魂。从表1“轻飘飘”游戏――新旧教学内容的对比来看,老游戏规则简单,易操作,但在教学运用中不广泛,缺乏“激趣点”,没有充分

6、利用气球这个器材的特性。这也是很多老游戏的共同特性。只有通过设计者的智慧思考,根据游戏的内容,经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改编,体育课才会从体育游戏内容陈旧化的圈子钻出,彰显游戏化教学的新面貌。  (二)“跳出”游戏组织低效化  从低效到高能,满足儿童生命的成长之需。策略A,增强游戏的密度,来提高游戏组织的效能。例如“贴烧饼”游戏,执教者的组织方式往往是男女各分成一组,进行游戏。这样,每组只有一对人在活动,其他人只能默默地等待机会的来临,幸运儿有时会光顾,有时等急了也不来。如何“跳出”低效能的坑呢?方法一,每组增加2―3对,同时进行游戏;

7、方法二,把全班分成X组,增加玩的次数。策略B,“分小组展示”到“流动性展示”,这样的游戏手段可以用到广播操、舞蹈、武术、健美操等教学中。笔者把原先一组展示,其他组当观众的组织方式改编为流动、循环式展示,到了展示区(见图1),学生便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其他方位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技能动作或体能动作进行练习。游戏时教师适时、机智地根据课堂现状应变处理,及时做出游戏规则的调整,这样就能一步一步地跳出实践课游戏教学的“低效化”。  (三)“走出”游戏设计无目的化  从“无目的”到“有目标”,把握体育教学的“逻辑之链”。一节体育课下来

8、,我们往往发现执教者小游戏满堂灌,各个小游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与本节课主教材内容的相关度不大,没能为攻克本节课的重难点服务,起不到“正效应”作用,变成为了游戏而游戏。常见的现象有,游戏的内容与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不匹配,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