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ID:10385489

大小:60.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6

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文学的近代研究已走过了百年历程,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讨论和反思。其首要问题是文学观念的僵化和滞后,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过分追攀学术时尚、老问题翻新等。【关键词】古代文学反思从上世纪初黄人、林传甲等人编写《中国文学史》起,中国古代文学的近代研究也已走过了百年历程。在进入21世纪门槛的前后,古代文学研究界对这一学科的百年历史曾纷纷撰文进行回顾和总结,应该说,通过这些相对集中的讨论,古代文学研究中有些问题明确了,过去的模糊认识得到了澄清;有些问题趋于明确,过去的模糊认识有望得到澄清。但是仍

2、有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讨论和反思,直到今天仍不免让人感到困惑。本文拟选择在笔者看来对当下古代文学研究影响较大的若干问题,发表一管之见,以就正于方家。反思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我以为其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文学观念的僵化和滞后。与其他专业和学科相比,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较为悠久,积累的实践经验比较多,因此,就总体而言,它的成熟程度应该是优于其他学科的。但是,几十年来的文学研究现实却并不令人乐观。我们常常感到,古代文学研究所持基本观念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对于文学中敏感的理论性问题也几乎不感兴趣。比如说机械的文学反映论在业内仍然占有很大的市场,作家创作中的主体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

3、分的理解。再比如,早在上世纪初,《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第一代学者在他们研究伊始,不仅明确提出了“什么是文学”的问题,而且从理论阐释上给予了较好的回答。把这样的问题不仅提出来而且先行予以理论的界定虽看似基础,但却并不简单。因为这样的做法表明,那一代学人是明确具有理性地划分文学边界的鲜明意识的,在他们看来,只有这一问题得以明确,此后的研究和讨论才可能是建立在可靠基础之上的。当然,明确地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完满地解决问题,那一代学者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在他们的研究实践中得到完满解决,甚至很多问题几乎没有解决。但是他们当时明确提出这一问题时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敏感是很值得我

4、们今天肯定的,因为有无这个意识和敏感,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在走过百年长路以后,在古代文学研究成果取得的数量是百年前的十倍百倍的今天,类似这样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敏感反倒不多见了。我们在研究中所持守的多是文学观念中最最基本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僵化和滞后的。在僵化和滞后的观念制约下,也就很难产生对相关文学对象研究的突破。僵化、滞后的观念往往带来僵化和滞后的文学研究现实。要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众所周知,在我们几十年通行的文学理论中,有一个观点一直是占据主流地位的,那就是“文学产生于劳动”说。当然,我们如果要探讨文学的发生问题,这一观点仍

5、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它本身是含有合理成分的。起码截止目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也是占主流地位的两种观点“文学产生于劳动”和“文学产生于游戏”中,“文学产生于劳动”还是一个有相当影响力的观点。实在说来,“文学产生于劳动”是一个诞生于革命远比文学重要的特殊年代的理论,从它产生之日起,这个理论就带有很强的排他性和革命色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虽包含合理性但更多地带有革命色彩的理论是不允许被怀疑更不可能对之进行平等讨论的,由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包含合理性就成了唯一正确性。不仅如此,它还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被夸张不断被放大,以至于到了不仅在讨论文学的起源,就连我们在研究探讨

6、某种文学文体产生的时候,也几乎都可以毫不费力地习惯成自然地贴上这一标签,判定它产生的根源在劳动而不在其他。问题在于,这一观点首先不是不可商量的,它不具有也不应该具有唯一性;其次作为一个理论它应该具有自己的边界,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多年来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差不多都把这一观点当成了真理,奉之为圭臬,从而一遇到问题也就习惯性地简单地照搬照套了。事实上,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许多文学现象产生的真实原因都要比这一理论复杂,也可以说都与这一理论相左。特别是在文体问题上,“文学产生于劳动”理论边界的盲目扩大,恰恰导致惟命是从的研究者在研究中犯下本可避免的基础性失误。别的不用

7、说,仅以汉赋为例,如果仍以劳动理论认定汉赋的产生和发展,我们认为就是极不准确的。根据我们的研究,汉赋文体的形成既与劳动无关,也与我们一向认为的楚辞渊源并不构成一一对应的影响关系。我们倒是能够找到可靠的证据证明,汉赋文体产生的更为真实的源头是先秦隐语。先秦隐语的问对形式,先秦隐语的巧言状物和描摹绘饰,构成了汉赋的基本骨架和基本结构。从先秦隐语,中经楚宫廷文人赋,再到汉代散体大赋,这是汉赋形成的基本线索。从汉赋发展变迁的整个过程看,贯穿始终的、促进汉赋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游戏。先秦隐语的生产和生活化操作是为游戏,楚宫廷文人以赋斗智是为游戏,汉王朝中群臣竞相献呈、盛

8、极一时的煌煌大赋依然充满着以繁辞丽句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