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冲刺大题(心理学)

最后冲刺大题(心理学)

ID:10389951

大小:7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最后冲刺大题(心理学)_第1页
最后冲刺大题(心理学)_第2页
最后冲刺大题(心理学)_第3页
最后冲刺大题(心理学)_第4页
最后冲刺大题(心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后冲刺大题(心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王作救2013年教师招考复习系列材料之心理学大题冲刺《心理学》大题复习纲要1、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①感知的强度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的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清听得明。②感知的组合律: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板书应注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③感知的差异律: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具、绘制图表、进行演示实验以及板书

2、时,就要增大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使学生获得鲜明、清晰的印象。④感知的理解律:语言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因此在直观教学中,教师必须伴以语言的解释或说明,把直观和语言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迅速理解感知对象。⑤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因此,为了使学生产生完整、准确的感知觉,教师要尽可能使学生的眼、耳、口、鼻、手等各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这样将大大提高直观的效果。⑥感知的活动律:活动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使用教具时,应

3、尽可能变静为动,变“死”为“活”。2、想象力的培养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动机。②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或图表所标志的含义。③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动。3、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①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训练。②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③加强语言训练。④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⑤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①激发学生主动解惑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②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③激励学生的直觉思维:细心、勇气和冲劲是直觉思维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培养这些品质是发展学生

4、直觉思维的必要条件。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灵感。⑤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培养创造个性。▲5、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应用无意注意规律,提高教学效果①充分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作用,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声音抑扬顿挫;板书设计合理;运用对比突出重点;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加强直观教学,使用活动性教具。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尽可能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②尽量消除与教学无关的刺激物引起的无意注意,避免干扰。教室环境僻静且避免装饰过度;教师着装端庄大方;正确把握教具呈现的最佳时间;发现学生走神,应给予信号制止,避

5、免当场训斥,干扰学生注意。课前尽量少发试卷或公布成绩,避免学生产生情绪干扰。62013年教师招考复习系列王作救2013年教师招考复习系列材料之心理学大题冲刺(2)加强学生有意注意,提高教学效果①明确学习目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觉性。②培养间接兴趣。教师在一门课开始时应阐明本课的学习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确本课对他们的具体价值,以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兴趣。③合理组织活动。把智力活动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适当提问。6、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算阶段(0—2岁)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开始认识物体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它不在眼前。例子:

6、把东西藏到背后,小孩会去找。(2)前运算阶段(2—7岁)①发展了应用符号来表征客观物体的能力,语言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②不能理解守恒原理,思维具有集中化、不可逆性和只注重状态的特点。③“直觉的”思维特征④自我中心趋向。(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备可逆性的思维活动,去自我中心的思维,不具备抽象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和纯符号思维;7、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①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②创设问题情境,挖掘个体学科知识内在的情感成分,丰富学生理智感。③实行愉快教育,缓解情绪紧张。④克服不良情绪,提

7、高自我管理情感情绪的能力。8、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①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②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③指导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④发挥纪律对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9、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①家庭:“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教养方式有三类: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②学校教育:教师的不同教育方式(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对儿童的性格形成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③同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超过父母的影响。④社会实践:⑤社会文化因素。10、学生学习的特点①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8、;②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③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策略性、风格性。1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