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

ID:10443737

大小:6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_第1页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_第2页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_第3页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_第4页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摘要:旨在回顾总结《基本方案》实行以来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料,对这些文献中的焦点问题,如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责任主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建议等进行整理和总结,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综述    1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在这一问题上,理论界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全面推行这一制度的条件,如何文炯等(2001)指出就全国而言,应当有进有退:发

2、达地区应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应暂缓推行。郑功成(2008)认为在现阶段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内,要想在全国农村同步推行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国家宜根据现实条件与需要,分地区确定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优先发展领域,同时确定优先受益群体。  也有部分学者持有不同观点,认为中国已经具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卢海元(2003,2004)认为从经济条件和战略条件来说中国都已经基本具备。郭秀亮、范作雄(1997)认为,农村顺利推行社会保障有两个基本条件:其一,可靠而稳定的资金;其二,农民较为强烈和广泛的

3、社会保障参与意识。基于这两点认识,他们指出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中国农业产生了巨大的质的飞跃,已经初步具备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学者在探讨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研究,(1)从理论上探讨衡量条件是否成熟的标准;(2)从通过对现行制度的推行情况进行实证调研。  对于标准的探讨,多数学者围绕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标准展开论述。杨翠迎、庹国柱(1997)对建立农民社会养老年金保险计划的经济社会条件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3个经济指标。俞仁龙(2005)指出从

4、国外的情况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一般都要滞后于城镇,并且普遍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即结束了靠农业为工业提供剩余的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发展靠自身积累且反哺农业的时期,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第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降低,农业GDP的比重较低,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  也有部分学者分析了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提出仅仅关注经济指标得出来的结论是不全面的,社会意义的因素也需要考虑。刘子兰(2003)研究了巴西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案

5、例后指出,巴西的经验表明,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人,减少贫困率,而且还产生了其他积极的社会效益。因此认为建立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还有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单凭经济原因的分析是很难找到满意答案的。  对于实证研究,有些学者通过对一些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地区进行调研,探讨了可行性,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俞仁龙(2005)、朱俊生等(2005)、杨惠芳(2008)等。  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农民的参保

6、意愿进行研究,通过实证调研,分析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如乐章(2005)以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对保险参加意愿与保险水平选择两个层面,发现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需求非常迫切,且其养老保险参与意向受到个人、家庭、社区等多层面因素的影响。  肖云等(2006)通过对全国上百个县的青年农民进行调研后发现在出资比例合理的前提下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愿较强,青年农民比较容易接受社会养老保险,并且只要政府提高个人账户中的国家和集体资助的部分,投保人数还会有较大的增加。  孔祥智等(2007)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

7、础,利用MNL模型对我国东南部地区农民的养老意愿进行的研究发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状态等个体特征对农民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各家庭特征对农民养老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同地区的农民养老意愿存在较大差异。  吴罗发(2008)以江西省为案例,分析了中部地区农民的参保意愿,认为农民对养老保险的制度需求非常迫切,而且农民的养老保险参与意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和有关机构的引导与宣传。  这些研究为农村养老保险改革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将农民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因素考虑进去,将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在我国推行农村社会

8、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同时分类分层地满足农民的需要,无疑将会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2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责任主体    在认为我国需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至少是在部分地区推行的前提下,学者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聚焦在了由谁来承担主要责任的问题上。1992年民政部推出的《基本方案》规定养老资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原则,自助为主、互济为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的缺位造成农村养老保险缺乏社会共济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