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节水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强化节水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ID:10447069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强化节水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_第1页
强化节水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_第2页
强化节水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_第3页
强化节水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_第4页
资源描述:

《强化节水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强化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摘要:缺水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危机。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世界第109位,也可以说是水资源的贫穷大国。在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水资源的缺乏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并使环境恶化。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水质恶化、水资源日趋缺乏。节约用水和污水处理再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要有节水意识(软件支持),二是要有节水技术(硬件支持)。全面强化节水宣传,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是实现节约用水、

2、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关键词:节水宣传教育参与程度  1.公众认识的误区障碍  节约用水的公众参与,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和实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有关项目或有关行动,更重要的是要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运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而现实当中,公众的思想认识中存在诸多的误区和障碍,直接影响着节约用水的深入实施:  (1)认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无限的。这种意识的危害在于如果我们没有节制地无限制开采,就会使环境的变化超过不可逆转损害的阀值,进而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2

3、)环境的相互依存性认识障碍。仅凭浅显的感官印象或狭窄的学科知识来判断因果关系,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环境各部分之间、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和微妙的平衡。  (3)水是自然资源,是无价值的。以为只有能换成货币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而现实当中人们难以用货币估价被转移和已造成的污染和资源衰减所造成的影响。  (4)即使有危机也不可能即时显现出来。对未来的线性外推和狭隘的经验主义思维,并不知道一旦一些事情进入“正反馈”,就有可能出现突变而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5)技术的进步会处理一切。这是一种既饱含希望,又在

4、制造危险的观念,其必然导致出一种单纯“迷信”,为急功近利者制造借口。  (6)人没有必要为后代考虑,那是“杞人忧天”。缺乏对人类整体最深层基础的观念,和十分自然而又最起码的觉悟。  2.舆论监督与行政机制的关联  据统计,以淮河的防污治污为例,自1977年至1994年,国家颁布的关于保护淮河流域环境的政策和法令就有十余项之多。但1994年7月的淮河特大污染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元。我国著名的七大水系污染也日益严重(见表一)。黄河自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至今已达8次之多。据1988年至1992

5、年资料统计,黄河上游的人口不足全流域的10%,而平均每年引用河川径流量占黄河流域内及其供水区平均量的50%。上游地区用于农业灌溉的亩均灌溉水量为全国的1.5--3.2倍,长期使用黄河水灌溉致使耕地盐碱化,导致又必须多灌水用以压碱。而上游地区农业水价只是全国本以很低的平均水价的大约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表11995--1996年我国七大水系污染状况比较(占全流域数量)水质类型9596959695961、2类标准3类标准4、5类标准长江水系4538.83133.72427.5黄河水系58.23526.460

6、65.4珠江水系3149.24731.22219.4淮河水系2717.52231.25151.2松辽水系42.92924.36772.8海河(含水库)4239.71719.24141.4浙闽6340.72531.81227.5内陆6163.52925.41011.1  据《中国21世纪议程》中截止1994年的统计,我国已制定出4部环境法律、8部资源管理法律、260多项环境标准,20多项环境资源标准,已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在国家现在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的过渡性过程中,造成上

7、述不应有的状况,除历史和自然原因外,还有体制和行政机制问题。长于取水,短于节水;强于搞工程,弱于建机制;勤于组织运动,怯于调整利益关系。使当前水资源的配置,既无统一计划,又不讲市场经济效益,是做起来最容易但也是最危险,形式上管而实际上是抢的配置方式。上述分析的结论是:如果回避、推迟部门、地区之间固有的政策及利益强有力度的调整,就会使得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效力弱化和衰减甚至失效。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中体制上的矛盾,难以避免产生经济行为的政绩化和政府行政功能经济化的现象。因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要使各级政府的

8、行为变得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调整其组织和权力的配置,建立一个对政府的政绩有真实评价的机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离不开政府的行为,而离开了监督的政府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一个超越权力和金钱制约的评价系统,能体现社会成本的经济效益或政绩的指标体系,用知识去监督权力,让公众有权了解更多的实情,发挥民主的而不是官僚主义、主观臆断的科学决策功能,把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意识根存于公众当中,这便是对舆论监督作用的最终定位。  3.强化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