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3)》教案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3)》教案 鲁科版必修1

ID:10485935

大小:1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高中化学 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3)》教案 鲁科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化学 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3)》教案 鲁科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化学 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3)》教案 鲁科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化学 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3)》教案 鲁科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3)》教案 鲁科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

2、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物质元素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溶液浊液胶体氧化物酸、碱、盐电解质非电解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二)知识框架(三)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二.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

3、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二)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三)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三.教学重点(一)知识

4、与技能: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二)过程与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4-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

5、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六.课时计划:3课时七.教学过程【板书】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3课时引入新课——联想·质疑(提出问题)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当你漫步在茂密的树林里,会看到缕缕霞光穿过林木枝叶铺洒在地面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晚上,当你打开手电筒时,会看到一道“光柱”射向天空或射向远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些现象与一种特殊的混合物有关。1.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

6、质叫分散质。如食盐溶液中的食盐。2.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这种物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如食盐溶液中的水。3.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如食盐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几种分散系,并指出分散质和分散剂。4.几种常见的分散系(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度大小进行分类)(1)溶液: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分散质的粒度<1nm(10-9m),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2)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的粒度>100nm(10—7m),具有浑浊、不稳定

7、等宏观特征。(3)胶体:分散质的粒度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也称为溶胶)。浊液100nm胶体1nm溶液【点评】数轴是初一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数轴将同一类型的不同对象按数量的大小在数轴上进行有序排列,可以使学生建立有序思维。如物质的溶解性(难溶、微溶、易溶)、同种元素的变价化合物均可用数轴进行排列。5.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

8、~700nm)散射而形成的。丁达尔现象的应用:区别溶液和胶体。-4-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实验:先取一个具有双通性质的纸筒(事先在纸筒的下端钻一个小孔,以让光线通过),将纸筒套在盛在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上,再取一只40W的电灯泡,通电后放在纸筒的小孔处,人从纸筒的上端从上往下观察,即可观察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能同样的办法观察食盐溶液的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