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浅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ID:10539917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浅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_第1页
浅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_第2页
浅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_第3页
浅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_第4页
浅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内容摘要:土家族摆手舞是一种原始的祭祀舞蹈,是土家族人们祭祀祖先、祈祷过年、喜庆佳节等活动中跳的一种群众性舞蹈,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它是土家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民间集体舞。  关键词:土家族 摆手舞 艺术特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湖南省的西北部,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界。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土家族就是“毕兹卡”的意思,摆手舞这种民间歌舞是土家族流行分布最广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也是流行在酉水、沅水地区的湘西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如诗云:“福石城中作锦窝,土王祠畔水生波。

2、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土家族摆手舞是一种原始的祭祀舞蹈。我们可以从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摆手舞的文化内涵,摆手舞的表演形式等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    摆手歌舞是土家族的传统歌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有关史籍记载中研究发现,它是由土家族的古代先民——巴人的军事舞流传下来的。巴人天性勇猛、喜好歌舞,世居在古代巴国和楚国交界地区(今湘鄂川黔四省边境)繁衍生息,每遇战事,喜以歌舞振奋士气,迷惑敌人,屡战屡捷。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时,巴人应召参与巴师,在商丘牧野的灭纣大战中,巴人前歌后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人称为“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公

3、元前206年汉高祖灭秦时,募巴人为汉前锋陷阵,巴人亦歌舞振己锐气,迷敌心神,而获胜立功。高祖喜之曰:“此乃武王伐纣之歌也。”唐代以后土家族形成,巴人被列入泛称的“武陵蛮”内,在史记中未单记其名了。其军事舞蹈随之演变为土家族首领的厅堂舞。据龙山永顺等《县志》记载和《向侣林墓志铭》中说,五代时统治溪州(今龙山县)的土家族老蛮头吴着冲(土家语为“禾撮冲”)的行宫(俗叫“吴着厅”今龙山县洛塔界上)中常以男女相运歌舞作乐。元代在土家族地区建立土司制度后,歌舞成为群众性的、供土司和各级士官娱乐的一种歌舞。因其舞蹈的动作以摆手为主,故定名为“摆手”世代相沿。  关于摆手舞的起源,由于土家族无文字记载,历

4、来众说纷纭。一说是源于战争,说是彭仕愁与吴着冲打仗时,彭仕愁为了激励士气,瓦解敌人军心,便创造了摆手舞。二是源于兴趣说,说土司王喜爱娱乐,经常要当地土人为他唱歌跳舞,于是便产生了摆手舞。三说摆手舞产生于宗教祭祀,土家族人民尊敬祖先,热爱“领袖”人物(如八部大神、向老官人、用好汉等)为了不忘怀他们的业绩,大兴摆手舞以表怀念。凡此种种的说法都缺乏科学依据,也不符合艺术源于生活的客观规律。  摆手舞真正起源于劳动。它是土家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在渔猎时代已经产生。土家族先民在长期从事渔猎的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对象和劳动技能逐步熟悉,当人们再想经验一次在狩猎中由于力之行使而得到满足的时候,就

5、模仿动物的姿态,于是逐渐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狩猎人的舞蹈。这些舞蹈的产生以人们的狩猎劳动为基础,同时也为狩猎服务。土家族人民在狩猎劳动中创造了自己的舞蹈艺术。他们在狩猎劳动中,为了熟悉各种动物的习性,有许多模仿动物姿态的动作至今保留在摆手舞之中。比如为了捕捉蛤蟆就模仿蛤蟆的动作,于是舞蹈中产生了“跳蛤蟆”的动作;为了捕捉野鸡,就产生了“拖野鸡尾巴”的动作;还有“鲤鱼标滩”“岩鹰展翅”等模仿动物的动作,这说明在渔猎时代,土家族先民就有了自己的舞蹈艺术,尽管还是萌芽状态的舞蹈,在当时也不一定是称为摆手舞,但它是摆手舞的雏形和源头。最早的渔猎舞产生后,并没有中断,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丰富。

6、土家族地区进入农业社会后,劳动人民为了庆贺农业劳动的成果和掌握劳动技能,当他们想把自己的劳动技能再现一次,又产生了大量的农事舞蹈,比如“照太阳”“种包谷”“洒小米”“结棉花”等等。此后土家族人民经历了各种战争,于是摆手舞中又产生了许多军事舞蹈,如龙山马蹄寨等地表演的“列队”“披甲”“赛跑”“登长竿”“夺长竿”“涉水”“过沟”等等。土家族人民为了纪念祖先的斗争生活,把军事舞蹈也继承下来,但由于战争不是经常出现,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经历过,因此军事舞流传的地方并不广泛。在摆手舞中还有大量反映日常生活的舞蹈,比如“打蚊子”“斗水牛”等。  综上所述,摆手舞起源于劳动,而且在渔猎社会已经产生,它不是

7、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若干世纪舞蹈的总汇。它最初是对动物姿态的模仿,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经一代一代地加工提炼,一代一代地丰富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今天内容丰富、健康、风格独特、形式完美的民族舞蹈。    二、摆手舞的流传地域    土家族摆手舞的流传地域十分宽广。《永顺府志》《永顺县志》《龙山县志》等清代志书中,对摆手舞的民俗活动都有详细的记载。从分布的地域看,湘西、鄂西、川东都很流行。据《鄂西少数民族史料辑录》一书记载:“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