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塑多元价值理论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塑多元价值理论

ID:10540877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塑多元价值理论  _第1页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塑多元价值理论  _第2页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塑多元价值理论  _第3页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塑多元价值理论  _第4页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塑多元价值理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塑多元价值理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塑多元价值理论一将商品交换的基础归结“劳动”(实指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一般的常规的基础性劳动)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这种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英法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人类社会经济思想史上的伟大成就。前者成为自由竞争时代资本主义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后者成为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发展进程。然而,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这种价值论因其固有的局限性必然要受到实践的挑战并被其他理论所超越。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发出决定性挑战并最终实现了理论超越的

2、是19世纪初的英国,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完成和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它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劳动价值论的新挑战看来又要发生,只是这次挑战的对象已从古典经济学转向了它的继承者;发出挑战并最终实现理论超越的也不再是西方国家,而是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上迅猛前进的当代中国。劳动价值论对实践的“理论瓶颈”作用,在哪个国家都没有像在当代中国表现得如此尖锐,也没有那个国家能像当代中国具备实现理论超越的条件。财富由多种要素共同创造,价值不过是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财富,所以它理应也由创造财

3、富的多种要素共同决定。然而,传统经典价值论却认为它们是两回事,坚持说财富源泉虽是多元的(土地、劳动和资本等),但价值源泉却只能是一元的(劳动)。市场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和支柱,它决定于供求双方的诸多因素,可是传统经典价值理论却坚持说价格最终只决定于劳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根本动力和首要条件的精辟论断,“三个代表”思想中的首要一条(代表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又将上述论断同我们党在当代条件下的指导思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大大提升了这个论断的思想高度和实践意义。然而就是这些至理名言和

4、科学思想也要受到某些人的怀疑。因为其中所蕴含的反映当代最新历史潮流的新思想,同传统经典价值论所认定的价值唯一源泉及其体现者相抵触。如果谁还要承认土地和资本等其他非体力劳动要素也是创造财富及其价值的重要力量,更要被指责为离经叛道。因为依照传统经典价值论,这些要素的作用只限于转移价值。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是使中国繁荣富强的唯一正确的体制选择,已被实践证明并将继续得到证明。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传统经典理论却对市场经济持根本否定的态度,认为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制度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随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而一同寿终正寝。

5、它还断定未来新社会只能搞计划经济,根本想不到社会主义还要搞市场经济。与此相关,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新现象和新阶层也感到不能容忍。首当其冲的是在改革大潮中涌现出的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为国家和公众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自己赢得了财富和社会的尊重,成为推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然而,在固守传统经典理论的人看来,却是社会主义不能相容的剥削阶级,必欲尽速去之而后快,如果说眼前还可容忍其存在,也是退而求其次,不得已而为之,是决不能让它长久发展下去的。企业经营管理者

6、是新涌现出来的又一重要阶层,他们肩负着经济活动组织者和经营者的重任,他们是国家经济生活的中坚力量,可是依据传统经典价值论,他们不过是资本家的帮手和剩余价值的瓜分者。不是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脱了轨,而是传统经典价值论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实践。出现这种逆差的理论根源,首先,在于它将商品价值本质不是如实地定位于人与物的关系,从而脱离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个一般价值观的轨道,不仅将需求排除在价值范畴之外,而且将人与人的关系这个第二位的属性不适当地提到了首位。其次,在于论证前提条件的极其有限。逻辑推理也不是无懈可击,使得从中所得出

7、的结论不可能具有普遍性。但是在进一步的理论构建中,却是将这种本来特殊的理论当成普遍适用的原理,结果造成了一元价值论同多元财富论和多元价格论的脱离。为什么依据这个理论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做出的判断会过于激进?为什么依据它对新社会经济体制做出的判断难于长久有效?为什么依据它难于说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加社会财富的要求和基本规律,也难于说明市场价格的决定及其运动规律?等等,归根到底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问题的症结。马克思得出劳动价值论的条件主要是:原始的实物交换,不存在货币与资本关系;除了劳动之外,其他各种要素在生产

8、和交换中通通不索取代价或报酬;参与生产和交换的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这些前提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分析前提如出一辙,所以也就必然遇到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同现实生活之间的同样矛盾。这些矛盾导致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破产。对于这些矛盾马克思曾想加以解决,但是没有成功。至于马克思得出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推理,最受诟病的一点是他排斥异质现象的可比性,因为事实上并不尽然。至于关系到劳动价值论能否说明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