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态经济林产业化经营

试论生态经济林产业化经营

ID:10592391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试论生态经济林产业化经营_第1页
试论生态经济林产业化经营_第2页
试论生态经济林产业化经营_第3页
试论生态经济林产业化经营_第4页
试论生态经济林产业化经营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生态经济林产业化经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生态经济林产业化经营【摘要】生态经济林是针对干旱瘠薄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的现状,结合当前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项目而提出来的,属于生态林业的范畴。它是以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特别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和生态工程原理为依据,以经济林木为主体,结合其它林灌草粮综合经营、良性循环的复合生产体系。也是一个高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关键词】生态经济林;产业化;经营模式1.生态经济林产业化经营模式标准要求1.1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生态经济林产业化模式建设的指导思想: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围绕本区生态

2、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重点地区治理开发为突破口,把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生态经济林产业化模式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7(1)坚持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山西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指导,充分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集中治理,重点突破,逐步推进,注重实效。(2)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以科技为先导,建立优化配套的技术体系,实行山水田

3、林路整体规划,林草果粮全面发展,科学配套,调整好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开发布局。(3)坚持与农民利益、农村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生态经济林产业化模式建设。(4)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整体推进和局部治理,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协调,优势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相结合。(5)坚持建立可靠的资金投入机制,国家、集体、个人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支撑体系。1.2生态经济林产业化模式标准要求1.2.1生态效益控制指标A水

4、土保持控制指标。区域内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坚决予以控制,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林草覆盖度稳定在50%左右的水平,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崩塌下陷,保墒蓄水,供氧和改善小气候的效应。7B水分涵养指标。生长期提高生态经济林园土壤水分含量2%左右。C病虫害控制指标。小班面积控制在100亩左右,防止病虫害的扩散漫延。1.2.2经济效益控制指标A树种、良种选择。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广泛选择省内外优良品种,特别是近年来选育出的优良品种,优良品种的配置要达85%以上。B规模控制指标。生态经济林产业化模式建设规模要求符合

5、多元化产业结构优化模式中的比例,充分发挥经济林近期巨大的经济效益。C密度控制指标。旱坡地生态经济林造林密度的株行距控制在6-7m×2-3m范围内。D产量指标。盛果期产量达400-600kg/亩,5-6年达到初盛果期。1.2.3林地可持续利用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荒坡对照提高50%以上,团粒结构良好,孔隙度高,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大,具有显著的蓄水保土培肥效果。经济林木生长发育良好,集中体现在果实产量水平上。盛果期前,产量逐年增加,逐步提高;盛果期后,丰产、稳定,盛果期能够维持在30-707年,抗逆能力达到80%以上。2.生态经济

6、林产业化模式区划规划2.1生态经济林区划规划的依据(1)依据多元化产业结构优化模式区划规划。(2)依据土地资源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进行区划规划。(3)依据工农业资源基础进行区划规划。(4)依据经济林栽培历史和品种资源进行区划规划。2.2主要经济林树种以梨树为例,分析立地类型与经济林木的生产能力。梨树属喜温、喜光树种,大于10℃的有效积温,受光量的多少和日照时数的长短对梨树生长结果影响较大。而直接左右温度和光照的立地因子主要时海拔高度和坡度坡向。影响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主导立地因子是海拔和坡度、坡向。主要经济林树种绝大多数为喜光

7、喜温树种,因而海拔和坡度坡向7直接影响着经济林的生长发育。国家的建设目标是:250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林木覆盖度由目前的11.7%提高到30%以上,减少水土流失面积90%左右;通过增加植被建设,机修梯田、河坝骨干工程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开发和利用农村新能源,使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变;通过建设基本农田,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林和畜牧业,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结合国家建设目标,从本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林业资源及生产状况分析,实施区域生态经济型产

8、业结构优化模式使实现县域环境治理,发展经济的唯一途径。而稳定种植业,在确保粮食生产前提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在多林种多树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生态经济林使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经济林产业化模式的效益只有在综合治理,多元化产业良性循环中才能得以实现。因而在区划规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