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画中的美学思考

中国文人画中的美学思考

ID:10594745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中国文人画中的美学思考_第1页
中国文人画中的美学思考_第2页
中国文人画中的美学思考_第3页
中国文人画中的美学思考_第4页
中国文人画中的美学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人画中的美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文人画中的美学思考  中国古代文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感伤怀旧情怀,使其更加渴望回归大自然、回归恬静、回到物我相忘的精神追求,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文人画中的美学思考,欢迎阅读借鉴。  中国文人画是泛指古代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明代文徵明首称文人之画,以唐代大诗人王维为其创始者,并以之区别于画院待诏、祗候等所作的宫廷式院体画。文人画奠基于山水田园诗,审美意象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和审美追求。文人画标举逸品,崇尚野趣,在逸笔草草之中展示其创作主体的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因而,野---技巧上的疏野、品

2、味上的野趣、哲思上的野逸---成为洞察、鉴赏和检视中国文人画的一个审美角度。  一、文人画的疏野技巧  野本义指郊外,《说文解字》云:野,郊外也。从里,予声。埜,古文野,从里省,从林。①引申为荒野、民间、界限等。后来,野演变为形容词,如野生、野蛮、野老儿等,在审美范式的代际转换中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巩固,最终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美学范畴。  野作为我国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命题,最早出现于儒家经典。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②在探讨作为先秦美学核心问题的文质观、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时,人们经常引用这一材料。唐代司空图明确提出疏野一品,云:

3、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③自魏晋玄学思潮后,疏野成为一种艺术创作的自觉追求,也成为艺术理论的核心审美范畴。  疏野的特点为真率自然,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是说随本性,取大自然之天真、本性,无世俗之种种羁绊。控物自富之控物为拾物,即在俯仰自得中自由取舍。与率为期,意味着只求与真率而无任何约束。大自然的文学素材丰富多彩,文学创作者的心态也应任随本性、无所顾忌,随性地收取各式各样的景象,以真率自然为创作要求,祛除多余的雕饰,寄寓质朴、纯真的思想情感,表达疏野之人恬静舒

4、适、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简而言之,疏野一品是继老庄思想后,后世文人追求天性与自然融为一体、遗世而高蹈的性格特征。  随着野字在中国古代诗词、文论、画论中的频繁出现,野字的诗学地位也得以确定,逐渐形成了一种文人化的趣味、品格。自宋代后,文人对野字的推崇热情更为高涨,出现了一系列审美性的子范畴,如:疏野、野逸、野率、野朴、野陋等,令野从个体观念发展为范畴,其文化地位也得以提升。对野的偏爱,顺理成章地成为文人发泄忧郁愤懑之情绪的渠道。大自然的无忧无虑之境,与现实社会的不满、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文人更钟爱于心境的真率、任性,野的感受,不仅是物境之

5、野,更是心境之野,此时的野不再是过去的鄙俗粗野、不合礼仪的含义,而是心灵上的自由超脱。文人亦自称为逸士、野人、野士,体现了远离朝廷、超然仕途的审美情趣,或是放浪纵恣、不失天性自我的审美趣味,呈现出一种未经人工雕饰的自然状态。  疏野之作,能够表达文人放纵不拘的审美情趣,其散淡之心境跃然纸上。唐代白居易诗云:不知疏野性,解爱凤池无?①宋代苏舜钦诗曰:自嗟疏野性,不晓世途艰。②由此观之,疏野是自为的,也是自然的,一心一境,倘若适意,即成理想之审美境界。因此,野作为文人的高级趣味,日益成为文人的自觉意识和存心体会,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宠儿。把疏野的理论具体

6、应用到绘画的技巧层面,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笔画、色彩的选择。疏,本义为通也,引申为分开、分散之意。在具体创作过程中,画家的点、线、笔墨要尽量分散、清淡,不用浓墨重彩,仅仅逸笔草草、淡墨白描即可。所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是元代画家倪瓒提出并践行的绘画美学理念,其核心内涵是以一种放纵自如的笔致挥洒一己之情怀,如其本人所云聊写胸中逸气耳,追求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倪瓒的逸笔说,一方面将抒写胸中逸气外化为创作内容,强调个人内心的思绪情感表达,对主客体以及表达关系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另一方面,放纵自如的笔法,不求形似,往往淡化了外在物象的形态,不依

7、赖宏大的场景,浓重的色彩等,往往一树一鸟,便可营造出或空灵、或清远、或萧索的意蕴,大大扩展了绘画表现范围以及表达内容,深得留白意味。而这恰恰是野范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历代文人对于回归人性本真的孜孜追求和审美理想的具体化。  其二,是意象的位置安排,即画面内容上,意象简单、稀疏,留白较多,意象尽可能放在角落位置,如马远、夏圭等人之作。南齐谢赫的着作《画品》提出了绘画六法之一的经营位置是也;经营位置被今人钱钟书解读为经营,位置是也,③是说绘画的构图。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六法》中将经营位置提升到至关重要的地位: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之后,在绘画技巧和准

8、则方面,又有荆浩的六要、刘道醇的六长,但无有能出其右者。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