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启蒙的宗教批判与宗教认同论文

康德:启蒙的宗教批判与宗教认同论文

ID:10668829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康德:启蒙的宗教批判与宗教认同论文_第1页
康德:启蒙的宗教批判与宗教认同论文_第2页
康德:启蒙的宗教批判与宗教认同论文_第3页
康德:启蒙的宗教批判与宗教认同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康德:启蒙的宗教批判与宗教认同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康德:启蒙的宗教批判与宗教认同论文..毕业在西方,对宗教的认同与对宗教的批判并存于思想史之中,成为西方思想史的重要文化传统和显著的文化特征。自文艺复兴以来,现代化进程中的启蒙运动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为己任,倡导全新的社会文化,将颠覆传统宗教为自我觉醒的标志之一。以培根、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启蒙思想家用人性抵制宗教,以伏尔泰、卢梭为领袖的法国启蒙运动以人权消灭宗教,而莱布尼兹、伍尔夫等人的德国哲学则用理性取代宗教..毕业,欧洲响彻了宗教批判的声音,最终,第三等级在法国进行了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对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深

2、刻影响不言而喻,但大革命过程中的无神论、无政府和绝对自由所引发的社会后果却给启蒙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始祖、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康德必须使走向现代化的启蒙摆脱困境。康德在其批判哲学中,完成了既符合西方思想传统又极富思想创造性的宗教批判与宗教认同,实现了启蒙思想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思想超越。一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中,人类与动物的不同在于人类具有主体性。主体性由人类独一无二的认知、意志、情感三大能力构成。对人而言,认知能力、意志能力、情感能力的展开,营造了自己的生活世界。由于人类认知能力、意志能力、情感能力

3、各自的规定性和功能不同,使得其生活世界分为各自不同的领域。认知能力统摄的生活世界可被人类经验、认识,意志能力统摄的生活世界却不能被经验、认识,而情感能力统摄的生活世界则介乎其间。考察康德,他一生笃信上帝却从未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究其原因,在于康德坚信上帝不可能存在于生活世界的经验领域中。世俗的、可经验的生活不可能与上帝同在。康德指出,自古以来,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的上帝、教会所声称的救世主都是可经验、可认知的。人们将上帝言说为居于人类全部生活世界之中并掌控、决定着人类生活命运的观点是错误的。同时,

4、康德发现,传统世俗宗教采用本体论、宇宙论、自然神论三种方式证明上帝之在的方法是传统世俗宗教将上帝置于人类生活世界所有领域的错误根源。所谓上帝之在的本体论证明就是将上帝视为全能者,世界的一切皆由上帝创造,上帝是世界的最后因。对此,康德质疑道,人类生活世界不仅具有真善美,而且也有假丑恶,难道假丑恶也是上帝所造?所以,本体论方式证明上帝之在的本身就取消了上帝存在的价值,成为上帝之在的最大悖论。上帝之在的宇宙论证明则将上帝推论为一个绝对自足的概念,认为在一切可能的存在中都有一个绝对的、无定性的纯然存在,那么人类

5、就可以感受、认识它。但是,人类生活世界的经验领域,一切存在皆是有具体规定性的定在,根本不会存在着绝对的、无条件的、无定性的纯然之在。自然神论将自然现象作为上帝之在的逻辑起点,然后依据因果律,推论出一个在世界之外却又统治着世界的上帝。康德承认自然界的完美容易使人产生存在着某种至高无上者的冲动,但是以此确认上帝之在仍然是错误的。因为将自然现象视为上帝之在的逻辑起点,就使上帝之在成为一种偶然事件,人类生活与上帝的关系就是某种偶发关系。康德站在理性启蒙的立场上,对世俗传统宗教批判道:世俗传统宗教用所谓的本体论、

6、宇宙论、自然神论的证明所推导出的上帝一定高高在上,他赋予了人类一切,因而人类永远对他有所赊欠。在这种情境下,对上帝的信仰就是对人类的奴役。康德确信,上帝决不是感性的、可知的。上帝应是可信的理性观念,它指向人类自我而与人类生活世界的经验领域无关。人类生活世界的经验领域根本无法建立关于上帝之在的信仰。正是因为上帝不在人类生活世界的经验领域,所以世俗传统宗教才只能拘泥教条、容忍教徒,上帝之在在人类的生活世界中变成了教义教规之在,上帝与人类在人类生活世界的相遇变成了可悲、可怕的迷信。二康德启蒙的宗教批判剥夺了上

7、帝在生活世界经验领域中的存在,然而人类并不只在经验的生活世界中生存。在康德看来,人类同时生活在经验的生活世界与本体的生活世界之中,人类在感受、认识外部世界时还需要理解自我。生活世界的本体领域表征着人类关于自我的本质意义和普遍价值,也是上帝与生活世界相遇的唯一路径。在生活世界的经验领域中,感性生活更多的具有个人性质,个人对生活世界的感知常常不具普遍性。生活世界中的认识活动为人类提供了知识,但知识是全人类的却不为个人。生活世界本体领域则不同,个人的准则即为所有人的法则,全体人类的价值也一定是个人的生活规范,

8、符合这一本体规定性的只能是人类的道德。道德是人类存在的真正本体,而且,也只有确立人类的道德本体,上帝才有可能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世界之中。康德相信,道德不由生活世界中的感性欲望生成,不以满足生活世界中人们的利益、快乐为目的。道德高于欲望本能、超越科学知识。道德作为社会存在与个体生活的共同本体应是人类普遍的价值需求与个体的生存意义在生活世界最深处的相遇与重合,是最符合人类特性的实践行为。在实践行为中,道德对每个人有效,也对全部人类有效,所以康德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