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ID:10679772

大小:2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_第1页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_第2页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_第3页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_第4页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提要本文阐述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内涵,列举公民参与的几种主要方式,分析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关键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一,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内涵公民参与这个概念最早是在二战前后由西方的政治学者提出的,并逐渐成为现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在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参与已经成为公民的一种普遍性和广泛性活动公民参与的程度和质量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尺度,体现这种社

2、会制度的发展水平.简言之,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就是指当政府做出与公民有利害关系的决定和政策时,公民个人或团体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和程序直接或间接进入政府的决策过程,了解相关政策信息,并对决策发表意见和看法,以此来影响政策结果的行动过程.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应有三个基本内涵:1,参与的主体是指普通的公民个人或团体,政府工作人员和政党成员在从事非政府,非政党工作时,可看做是参与主体.另外,公民和人民应该分开来加以分析,人民更多是强调一个政治概念,讨论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应该体现足够的广泛性和深入,公民参

3、与就能够体现这一过程.2,参与的客体是指在参与主体影响和推动下,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通过广纳民智进行科学决策或通过信息公开等途径分享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活动.这里的政府,应为广义的政府,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内的全部部门和机构.3,参与的目的主要在于要通过影响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使公共决策或公共政策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共利益的偏离,体现公共利益表达的真正诉求.四口文/刘美玲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主要方式(一)参与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经过广泛而平等的

4、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的.我国选举法规定,凡是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力的公民都可以通过参加选举的方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因此,参与选举是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途径.(二)听证制度.听证的基本精神是以程序的公正保证结果的公正.听证程序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决策的固定渠道.公众借助该程序反映自己的意愿,政策制定者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制度出合理的公共政策.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听证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行政处罚听证,价格决策昕证以及立法听证.(三)信访制度.信访是在一定民主政治体系内,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写信,走访

5、,向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人反映情况,申诉问题,陈述要求,咨询政策,提出批评建议等的一种社会活动.(四)参加政党和政治团体活动.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民主集中原则和群众路线,有利于发现和接纳群众的各种需求,并适时的做出响应,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此外,我国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他们起着参政议政的作用.我国的政治团体维护着各自所代表的那部分人的利益,同时又接受党的领导,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代表性的政治团体有工会,妇联和共青团.(五)其他渠道.除了以上四种方式外,我国目前很多地方还有其他很多的公

6、民参与渠道,如民意调查,市长热线电话,公众接待日,等等.三,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一)公民参与缺乏制度化程序.我国法律对于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规定大都是任意性的,没有制度化的程序,这样很容易导致公民参与权的缺失,而且公民与政府在信息的占有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这势必影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顺利进行.因此,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是公民顺利参与公共决策的保障.(二)内输入式的精英决策体制,政策制定缺乏透明性.当前,我国的政策制定是一种"内输入"的模式,该模式是由权力精英代替人民进行利益的综

7、合与表达,表现为权力精英之间的政治折中,而不是多元化决策下的社会互动.这种模式缺乏透明性与公开性,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成了一种政府内部机构的决策,造成了公民对于公共政策制定的相关信息缺乏了解,更不可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就缺乏可行性与适用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三)公民自身的局限性.公民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在:首先,公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导致参与能力的有限性.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我国公民的参与意识淡薄,而且现代公共政策往往有较强的专业性,我国公民限于文化素质偏低,对公共

8、政策中涉及的专业知识未能深入的领会,故对政策的质量不能提出质疑.而且很多公民并不具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需要的沟通技巧,也不能充分理解决策过程和决策方式,因此其参与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其次,公民参与的自利性与非理性化.很多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时,是以理性"经济人"出现的,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或是代表局部团体的利益,并不一定代表着公共利益.四,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对策(一)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加强公民参与制度化建设.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结合我国公共政策的复杂性,我国可建立健全以下几种参与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