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义和句法层面的介词、动词比较

基于语义和句法层面的介词、动词比较

ID:10699980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基于语义和句法层面的介词、动词比较_第1页
基于语义和句法层面的介词、动词比较_第2页
基于语义和句法层面的介词、动词比较_第3页
基于语义和句法层面的介词、动词比较_第4页
基于语义和句法层面的介词、动词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语义和句法层面的介词、动词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语义和句法层面的介词、动词比较  一、介词、动词区分的障碍--介、动兼类词  介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介词与动词的关系上。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词,如比、向、到、在、给等,同时具有动词和介词双重语类身份,即作为动词时,具有[-N,+V]的特性;作为介词时,具有[-N,-V]的特性。这种介、动兼类词的存在,成为介、动区分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比、向、到,这3个介、动兼类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介、动兼类词的特点及意义。首先,来看它们作为动词的证据。  (1)我们比身高。  (2)同学们冲向山顶。  (3)我到哈尔滨了。  在上述3个例句中,比、向、到分别描述了明确的动作行为对象,涉及行为的状态为动态

2、,所以它们明显具有动词身份。下面来看它们作为介词的证据。  (4)我比他矮了许多。  (5)同学们向山顶冲去。  (6)我到哈尔滨去。  在上述3个例句中,比、向、到发生语义转变,淡化了三者在充当动词身份时所具有的语义特点。从语义上讲,三者并没有涉及所属对象的动作行为,而是以介引的方式,表达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论元,使此论元受到相应动作行为的指涉,而比、向、到作为介引的载体,在句中往往要置于被指涉论元和动词之前,符合现代汉语句式特征的要求。  介、动兼类词兼具介词与动词双重身份,这类词的出现源于汉语中的介词多数是由动词演化而来的,介、动兼类词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具有双重句法结构,即在不同的句法位

3、置中充当不同的句法角色。一是介、动兼类词充当介词角色,并与其后动词形成中补结构;二是介、动兼类词充当动词角色,并与其后的动词构成连动叙述。介、动兼类词现象的出现,使介词与动词的语类界限难以确定,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现代汉语中词类归属的范围,笔者从语义和句法双重层面进行分析,可以使介、动区分界限更加明显。  二、基于语义层面的介词、动词比较问题分析  语义内容和语义特征往往与词类的划分、界定有着密切的联系,词语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从语义内容中得以表现,语义层面中所包含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划分和界定词语的重要标准。句子由词汇构成,词语自身所具有的语义属性与其所构成的句子的结构和句意相互关联。

4、因此,介词与动词自身的语义特性,对两者间的区分有着重要影响。  (一)动词与介词语义相通  汉语中的介词多数由动词演化而来,介词对动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内容有所继承,即介词与动词之间有共同的语义属性,从词汇的语义选择和语义用法上讲,介词与动词存在相同的语义成分,在对应的句法结构中,往往解释为相同的意义。动词通常指某一动作行为所引发的影响,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其他事物状态的变化。而受影响的事物通常为动词所指涉的宾语。从动词与介词的相同语义属性出发,介词自身所表达的语义也会对其后面的名词产生一定的指涉意义,即与其存在语义关联。  (7)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8)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5、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以上例句得知,例(7)中的以-(N)是动宾短语,即以是动词;例(8)以-N-V中,以是介词,在句中引介NV,作为NV的结构组成方式。以作为介、动兼类词,在语义上有共同的属性,在例(7)、(8)两个句子中,都译成用这一义项。  (二)义项成分分析法  上文谈到,介词与动词虽分属两类,但在语义层面上却有相同的义项成分。词汇的义项主要分为基本义项和引申义项两种,在作介词、动词区分分析时,我们主要采用词汇的基本义项,即词汇的常用义项作为考量的理据。当动词演化为介词时,动词的基本义项一部分为其虚化成的介词所继承,另一部分会因语义转换而被泛化缺失,而这一部分因语义转换而缺失的义项

6、,恰巧可以作为区分介、动兼类词的一项重要标准。即通过与介、动兼类词的基本义项成分比照,若其在句中出现义项成分缺失且没有产生新的派生义项,则可将其界定为介词。  (9)我跟你分开后,就去国外生活了。  (10)我从超市里买了许多水果。  例(9)中跟的基本义项跟随伴随和例(10)中从的基本义项随从顺从都已缺失。  在这里,跟和从并未对其指涉的动作行为进行描述,而是相应地充当句子中的介引成分,即在由动词至介词的转化中,缺失了原基本义项中具有动词属性的义项成分,并且未出现派生义项填补现象,则可将例(8)、(10)中的跟、从界定为介词。  (三)介、动兼类词的语法意义  在介、动兼类词的分析中,除了

7、词汇的义项成分可以作为介词、动词区分的考量因素,词汇本身具有的语法意义,也对词汇的类型归属产生影响。通过在语法意义下,对词汇所具有的表述功能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介、动兼类词的词类归属情况。若词汇发挥表述动作行为这一语法功能时,则界定为动词;若词汇充当介引成分的角色,即介引与行为动作相关的参与对象时,则界定为介词。  (11)他一直跟我走了很长一段路。  (12)每次打,他都要跟我要钱。  例(11)中跟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