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5例临床诊治研究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5例临床诊治研究

ID:10704962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5例临床诊治研究_第1页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5例临床诊治研究_第2页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5例临床诊治研究_第3页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5例临床诊治研究_第4页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5例临床诊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5例临床诊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5例临床诊治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5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的诊断及治疗。结果15例患者在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降脂治疗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既有急性胰腺炎的一般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降脂治疗及根据血脂情况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是关键。�【关键词】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三酰甘油��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高脂血

2、症人群增多,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临床上有逐渐增多趋势,临床诊断及治疗有其特殊性。现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诊断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病例15例,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例患者均为发病后24h内入院,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0~62岁,平均41.5岁。�1.1病史资料615例患者均有高脂血症病史,并排除胆源性、酒精性胰腺炎。�1.2化验检查�1.2.1血清三酰甘油(TG)15例患者均增高(正常值:0�2.29mmol/L),平均15.12mmol/L,>22mmol/L2

3、例。�1.2.2住院期间血淀粉酶,正常范围8例(正常值:0�180U/L),>540U/L7例。�1.2.3入院时血糖正常13例(正常值:3.9~6.1mmol/L),空腹血糖>11.1mmol/L2例。�1.2.4白细胞正常13例(正常值:4~10×10�9/L),>16×10�9/L2例。�1.2.515例患者AST(正常值:0~42U/L)、LDH例(正常值:135~225U/L)均正常。�1.2.6血清C反应蛋白:2例>18mg/L,(正常值:0~6mg/L)。�1.3胰腺CT扫描分级按“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标准分级[1

4、]:A�C级:13例,D级:2例。�1.4诊断标准急性胰腺炎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标准[1],同时具备以下诊断要求[2]:①有高脂血症病史;②发病后血清三酰甘油(TG)值≥11.30mmol/L;③起病前未饮酒;④排除其他导致胰腺炎原因。�病情评估:入院后按Ranson6评分,≤3分,结合影像学检查胰腺CT扫描分级,A、B、C级者诊断为轻型胰腺炎,Ranson评分>3分,胰腺CT扫描分级D、E级者诊断为重症胰腺炎,入院15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轻型胰腺炎13例,重症胰腺炎2例。�2治疗及转归�

5、轻症患者予以禁食、制酸、液体治疗,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经胃管应用降血脂药物(他汀类加贝特类)降低血脂。禁食3d以上及重症患者同时行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血清三酰甘油高于5.65mmol/L者,不使用脂肪乳),液体复苏,控制血糖及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经积极治疗,10d左右血TG控制至5.65mmol/L以下,20d左右全部患者均治俞出院。�3讨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3%~3.8%[3],国内文献报道为9.2%~20.88%[4],高胆固醇血症不会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高三酰甘油可诱发急

6、性胰腺炎,目前认为:血中三酰甘油>11.29mmol/L,可诱发高脂血症性胰腺炎[5],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现阶段公认有以下三个发病机制:①胰腺微循环障碍:HL可使胰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利于血栓形成;加之血清脂质颗粒聚集堵塞胰腺微血管,从而诱发胰腺微循环障碍。HL6激活血小板,释放大量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血栓素A�2(TXA�2),同时损伤胰腺血管内皮细胞,使具有强烈扩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环素(PGI�2)分泌减少,导致TXA�2/PGI�2失衡,加重胰腺微循环障碍。过高的乳糜微粒栓塞于胰腺微血管或胰腺实质中形成黄色瘤;乳糜

7、血清也可引发胰腺微循环障碍;②胰蛋白酶原激活加速:胰腺及胰周高浓度的TG被胰脂肪酶水解,局部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FFA),诱发酸中毒,激活胰蛋白酶原,加重胰腺自身消化;③TG分解产物对胰腺腺泡细胞损伤:FFA对胰腺腺泡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并通过加强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毒性效应引起生物膜损伤、通透性增加,导致线粒体肿胀、变形,加重胰腺持续缺血、坏死。本资料15例患者临床表现与其他病因所致的急性胰腺炎相似,又有如下特点,①其发病与TG水平升高有关,15例患者三酰甘油>11.29mmol/L;②2例重症病例T

8、G>大于226mmol/L,显示TG水平越高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越易出现重情重症病例,国内文献报道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病变情度与TG水平存在着显著性相关性[3],与本资料表现相似,其产生原因与高脂血症致胰腺微循环障碍、胰蛋白酶原激活加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