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诊治探究进展

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诊治探究进展

ID:10718552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诊治探究进展_第1页
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诊治探究进展_第2页
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诊治探究进展_第3页
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诊治探究进展_第4页
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诊治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诊治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诊治探究进展布氏杆菌病是全世界范围重要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属于布氏菌属的小型革兰氏阴性球菌引起的。患者感染布氏杆菌一般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家畜,或饮用没有通过巴氏消毒的牛奶及奶制品,牛、山羊、绵羊、骆驼或别的家畜都可以成为传染源。这是一种表现为多样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临床表现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布氏杆菌感染的患者表现为非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盗汗、乏力或关节痛,少数患者发现有肝脾大,感染灶一般局限在局部器官,少数会出现慢性反复的周期性复发,由于此病无明显的症状和体

2、征出现,临床上很容易出现漏诊,通过实验室细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能明确诊断此病[1]。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布氏杆菌病严重流行,70年代疫情逐渐下降,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90年代中期起疫情持续快速上升,布氏杆菌病成为报告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传染病之一。2008年,布氏杆菌病报告发病率创历史新高,针对日趋严重的疫情,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基于此,本文就布氏杆菌病目前流行病学、诊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流行病学1.1疫区的发展趋势780年代前,我国布氏杆

3、菌病疫区主要集中于5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和西藏。80年代后,牧区的人畜布氏杆菌病疫情虽然亦有一定波动,但半农半牧和农区的省份布氏杆菌病疫情呈明显上升,如山西、陕西、吉林、辽宁、山东等省区的布氏杆菌病感染率及患病率皆与牧区相近,甚至还微微超过牧区。1.2受侵人群的变化我国对人间布氏杆菌病疫情监测亦表明,80年代前,牧民、兽医、屠宰场和毛皮场的工人、饲养员等职业人群的布氏杆菌病感染率在10.00%~20.00%之间,其他非职业人群的感染率为0.50%~4.50%。80年代以后,上述的职业人

4、群感染率几乎都低于5.00%(个别职业人群除外),而其他非职业人群如农民、干部、学生等的布氏杆菌病感染率也处于2.30%~4.70%之间,也就是说非职业人群的布氏杆菌病感染率相对呈上升趋势。1.3流行形式的变化当前的布氏杆菌病流行形式与50年代和60年代相比,有明显的不同。现今布氏杆菌病大规模爆发式的流行极为罕见,代之以小范围、点状、分散的流行形式所取代,这为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1.4我国布氏杆菌病流行中优势菌种的变化80年代前是我国布氏杆菌病流行较重时期,从人畜中分到羊种布鲁氏菌(布氏菌)占6

5、0.00%~70.00%,牛种菌为20.00%~25.00%,猪种菌不足10.00%。807年代后,我国布氏杆菌病疫情处于低发阶段。从人畜间分到布氏菌,羊种菌仅占30.00%,牛种菌占40.00%以上,猪种菌为20.00%,其余为犬种菌和绵羊附睾种菌。内蒙古哲里木盟对布氏杆菌病流行优势种的鉴定也表明,80年代后羊种菌仅占28.50%,牛种菌为57.10%。但在布氏杆菌病疫情回升几乎是全国性的今天(1991~1996年),从人畜中分到布氏菌220株中羊种菌占79.10%,牛种菌为12.20%,猪种菌

6、为0.45%,犬种菌为2.27%,未定种型菌为2.27%。这说明,当人畜布氏杆菌病明显回升时,羊种布氏菌又成为流行的优势菌种。2布鲁氏杆菌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目前人畜布鲁氏菌病免疫学检测方法主要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PST)和补体结合试验(CFT),3种方法均存在血清用量大,操作步骤复杂,检测速度慢等缺点[2,3]。近年来,对布鲁氏菌病的检测方法研究较多,ELISA方法虽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但操作繁琐、耗时多,需要一定的仪器,在基层推广受到一定限制[4];PCR技

7、术用于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因敏感性差,未能应用[5]。金标记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标记技术,已广泛用于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病的免疫诊断方面[6,7]。7朱明东等[8]通过临床对比试管凝集试验(SAT)、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布氏杆菌病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研究,结果显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除具有试剂敏感、特异的优点外,血清用量更少操作更为简便,更适合于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应用,为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手段。3布鲁氏杆菌病治疗研究进展3.1抗菌疗法适用于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患者治疗。布氏杆菌病是

8、由细胞内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感染,本病的治疗需选择能够渗透到巨噬细胞内,而且在细胞内酸性环境能发挥作用的药物。常用抗生素有四环素、链霉素、强力霉素、利福平等,一般是21d为一疗程,间隔5~7d再治1~2个疗程。由于单药治疗布氏杆菌病易于复发,因而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被广泛选择[9,10]。目前,布氏杆菌病多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多西环素-利福平和多西环素-链霉素的联合。Karabay等[11]的一项临床随机研究表明多西环素-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张瑞娟[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