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2)论文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2)论文

ID:10734995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2)论文_第1页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2)论文_第2页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2)论文_第3页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2)论文_第4页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2)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2)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2)论文..毕业(四)1942年,是20世纪中国舞蹈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年5月,在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群众性舞蹈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新秧歌运动”。它的产生深深影响了中国舞蹈发展的方向。“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兴起有它特殊的背景:1,从国内形势来看,1939年下半年,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延安成了比较稳定的后方。许多爱国知识分子及文艺工作者纷纷来到延安..毕业,在延安成立了许多剧团。各剧团演出了不少中、外剧目,为繁荣边区的文艺创作做出了成绩。但总体上以大、洋、

2、古为主,反映现实斗争生活的作品较少,甚至出现了在艺术上所谓“关门提高”的倾向。2,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黄土高原上一块秧歌的热土。这里的人民每逢节日或婚丧嫁娶之时,都要以民间舞蹈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火热的情感。于是就有了“秧歌”、“腰鼓”、“高跷”等民间舞蹈,其中“秧歌”最为盛行。“秧歌”是一种农民的舞蹈艺术,它表现的内容、人物、情节等都是农民们所熟悉的生活。在表演时,有很多夸张色彩。如穿着古代戏装的公主、公子,戴着各色衣饰的水泊梁山英雄或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等传说人物,以及在村庄里那些引人逗笑的傻小

3、子、老婆娘等。舞蹈中时常出现诙谐风趣、打情骂俏、男女嬉戏的场面。在说唱时,歌词内容主要表现男女间的爱情生活。面对这样一种农民的秧歌艺术,在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当中出现了判断上的是非问题。以上这种现象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视。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时匡正了边区文艺工作的方向。在《讲话》精神的鼓舞下,边区的文艺工作空前的活跃,掀起了一场向民间艺术学习的热潮。“鲁迅艺术学院”首当其冲,组织起了第一支秧歌队,他们对民间的秧歌进行了一系

4、列的改革,如将民间秧歌中原由伞头手举伞和棒槌道具改为手举镰刀斧头,装扮成工农形象;将原由舞蹈中男扮女装的形象改为工农兵学商;将原由舞蹈中跑“万字形”场图改为走“五角星”等等。这些改革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许多艺术家纷纷加入到秧歌队,走向街头,扭起了“新秧歌”,引起很大反响。在他们的带动下,一场规模空前的秧歌运动在延安开展起来了。于是,诞生了一批紧密结合现实斗争,反映边区人美好生活的文艺作品,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赶毛驴》、《四季生产舞》、《小放牛》、《挑花蓝》、《七枝花》、《南泥湾》、《组织起来

5、》、《大秧歌舞》、《腰鼓舞》、《丰收舞》等。其中,《大秧歌舞》、《腰鼓舞》、《丰收舞》等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延安新秧歌运动,就像一团不息的艺术之火快速传遍全国各地。在全国几乎出现了哪里有欢声笑语,哪里就有秧歌的现象。秧歌艺术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情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庆,始于延安的秧歌运动开展的红红火火。1945年,在周恩来的组织下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秧歌演出盛会,周恩来等领导都纷纷加入到扭秧歌的队伍里,场面壮观、气氛热烈,使大后方的重庆人民第一次感受到了“闹”秧歌的气氛。秧歌传到了昆明,与当地的

6、民间舞蹈“云南花灯”相融合,动作灵巧活泼,就连孩子们都喜欢扭秧歌,不少青年是从扭秧歌开始接触革命的。1946年,云南大学为纪念五四运动27周年组织的大型营火晚会上演出了秧歌剧《兄妹开荒》,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之后,几百人一起扭秧歌,把晚会气氛推向了高潮。参加活动的闻一多先生深有感触的说:“今晚我们看到了同一时代两个不同的社会,对比太鲜明了。”40年代在云南的新秧歌和新舞蹈的传播其作品数量、题材、形式及参加人数、普及程度等,在中国现代舞蹈发展史上是罕见的。1946年延安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和秧歌舞出现

7、在上海,这是上海的进步文艺人士在面对上海十分不利的文化环境勇敢斗争的结果。戏剧家欧阳山尊和李丽莲为秧歌剧和秧歌舞在上海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1946年8月,秧歌舞与著名舞蹈家戴爱莲演出的边疆舞风靡整个上海,大受广大青年人的欢迎。从此,秧歌与边疆舞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个上海的人们,冲击着大上海的十里洋场。在1949年5月2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上海人民正是以“敲起锣鼓、扭起秧歌”的形式庆祝上海的解放,使得整个上海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1946年,随着西南联大从昆明复原到京,秧歌的火种也传播到了北平

8、。北大等高校是秧歌舞的重要传播之地,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新秧歌舞,还排演了《兄妹开荒》、《新旧光景》、《王老汉》、《一朵红花》等秧歌剧,同时还演出了很多边疆舞。1948年“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清华、北大、北师大、辅仁等高校在北大民主广场举行了有500人参加的北平民间歌舞社成立两周年纪念会,学生们在欢快的锣鼓声中扭起了秧歌舞,青年们健壮的舞步表现出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和勇气。1949年10月1日,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时,在北京、上海、武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