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及其特点

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及其特点

ID:10742708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及其特点_第1页
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及其特点_第2页
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及其特点_第3页
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及其特点_第4页
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及其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及其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及其特点指导老师:徐地银组长:郭玫辰(高二18班)组员:刘盛允(高二18班)调查方法: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组内分析讨论,整合资料得出论文。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豪放派,形成于中国宋代的汉族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

2、体以婉约为正。”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意。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3、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与柳词相抗衡的另一流派。形成发展总体概括发展历程如下:简介宋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故称宋词。宋词与唐诗交相辉映,并传于世。宋词数量巨大,《全宋词》共收录词人1330多人,作品19900多首。宋代词人创作风格各异,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 其中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预备北宋早期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奠基北宋中后期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

4、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顶峰苏轼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

5、人。他们词风慷慨悲凉,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延续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南宋后期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豪放派词风的生成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豪放派的产生并非偶然。宋朝采用分散臣僚权利的办法,大力标榜文治,重文轻武,优礼文

6、人,并进一步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于是,宋代形成了以文人为主体的国家政权。文人的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人们丰富的经历是开创豪放词风的前提。   宋代的经济十分繁荣,市民阶层发展起来。更适于吟咏,灵活多变的词成为文学主流。宋代的疆域虽不是十分辽阔,边境也不是十分安定。但整个宋代并没有爆发过大规模农民起义。可见,宋时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因此,词在很长时间内由婉约派词一统天下。   战乱破碎了山河,痛苦了人民,同时也醒悟了文人,使宋词冲破了婉约的桎梏,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种子孕育着。在那个剑与

7、火的时代,血与泪的时代,恨与仇的时代,豪放派将应运而生。   豪放派不是凭空诞生的。宋初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文之后,词的创作才倾向豪放。北宋王安石向传统发出挑战,他说:“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予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这句或是“以破为立”,“豪放派”的创作纲领已然在弦外。他的理论解放了词体,冲击了“诗庄词媚”的限制,松开了约束词的音乐枷锁。   最早意识到宋词有两种不同创作倾向的是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他并不支持新的作词风格,反而加以讥讽。但他在说范仲淹《渔家傲·塞

8、下秋来风景异》是“穷塞主之词”时也冒着权贵不喜的风险用诗写“边镇之劳苦”在他看来,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不适合作词,不应把“歌者词”变为“大夫词”,诗词有别,“分工”明确。   真正开创豪放派词风无疑是苏轼,接替文坛盟主之位的苏轼影响力是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