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找西医慢性病看中医有无道理

急性病找西医慢性病看中医有无道理

ID:10762703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8

急性病找西医慢性病看中医有无道理_第1页
急性病找西医慢性病看中医有无道理_第2页
资源描述:

《急性病找西医慢性病看中医有无道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急性病找西医慢性病看中医有无道理知道,我看见过,中医看病,简单得很。病人挂好号,轮到他了,他只要走进诊室往中医先生面前一坐,告诉医生什么地方不舒服,比如咳嗽啦,胃痛不想吃饭啦,失眠不想睡觉啦,等等。然后伸出舌头一看,又先后伸出两手往医生面前桌上的小枕头(叫“脉枕”)上一放,让医生给他切脉,医生再问了几句,病就看好了。  奇怪,中医生这样看病,能看准吗?  答复是只要这是位正规的中医生,或者是真懂中医的西医生,那么他就能看准看好。  那是什么原因?原因是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体系的医学。通俗地说,就是中、西医用的是各人自己的一套本领,方

2、法不同,但目的和效果相同。西医用的是精细的将人体层层分析进去查看病变的方法,所以要做各种检查,而且越查越细。而中医的方法恰恰相反,它不能层层分析,用的是观察病人全身的外在表现(比如神色形态、舌、脉等等变化)以推测病人内部病变的方法。所以它要看病人外在的“全身综合反应”——中医学里称这为“证”,然后治疗。中医常说的“辨证论治”,就是此意。事实证明,只要这个全身反应的“证”治好了,那些局部的病也就不同程度地治好了。  上面中医生那么短短时间里的看舌头、切脉、问了几句等等,就是所说的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的过程。比如说上面那个病人病情

3、怎样?行动如何?有无弯腰驼背或跛行?……病人一进诊室,这中医先生就开始注意“望”其神色形态了:脸色怎么样——是红,是青,还是灰暗?脸部表情怎样?行动如何?……这就叫“望诊”。这么一“望”,在病人还未注意时,医生已都在心中一一记下,留下了初步分类印象。如果医生认真而又有经验的话,那么这一“望”,对病人的身体素质、体格、心态等都已初步有个数了(后文另详)。接着病人一般都会主动告诉医生,他哪儿哪儿不舒服,这叫“主诉”。心急的还会迫不及待地“倾诉”起来。这时医生可以听出这个病人的情况:神气如何?体质如何?他自感的病痛在哪里?他的生活环境如何

4、?有无心情忧郁的情况?等等。另外,医生还要绕着疾病这个中心诱导性地提问。这样,医生对这个病人的内在病因就大致有数了。这一段听病人的倾诉,是医生在“听”,所以就叫“闻诊”;医生诱导性地问,让病人答,这就叫“问诊”。细心的医生还会按需要一层层详细深入地问。这时病人的病因、性格、体质、情绪、心理状态,病人所处的环境等等都已是“思过半矣!”——基本有数了,所以说“问诊”这一步是很重要的。这些在现代术语里叫“医生的临床思维”,意即站在病人床边——“临床”,面对面收集病人的资料进行思考——“思维”,这样医生所看到、了解到的病人才是一个内、外、过

5、去、现在的“全面整体”的病人,这个整体表现就是中医学里所说的“全身综合反应”的“证”,这样看病就全面多了。好,话拉回来,接着说。“望诊”之中最重要的是“舌诊”,即看舌头。病人虽只是舌头那么一伸一缩,没半分钟吧,但中医生却由此得到了许多信息。粗略地说,比如先看舌体歪不歪,如歪了,可能是中风病。再看舌质,即舌头的质地、颜色,过红的病情属“热”,过淡的属“寒”。中医有时说你“寒”了,他“热”了(俗称“上火”),这是主要依据之一。再是舌苔,就是舌面味蕾上一层白的东西,薄白是正常,厚白是有“寒邪”,厚黄是“热邪”,都是“实证”。没苔了,又不行

6、,说明病人属“虚”,要“补”……总之名堂多得很,也是中医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再说“切诊”,具体说是“切脉”(即俗称“摸脉”)。所谓“切脉”,就是触摸病人四肢体表动脉搏动的变化来看病的方法,后来逐步简化成只摸病人双前臂腕上的桡动脉。这两个地方的“脉象”(“象”,即搏动的变化形态)在中医生看病来说它的关系可就大而复杂了,它把这脉象先分成至少是浮、沉、迟、数、虚、实、弦、滑、洪、涩等等许多种类。在部位上又分左手三部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三部寸关尺,代表肺、脾、肾各内脏。凡是这些部位的脉象不正常了,就说明这些相应的脏腑有病……所以

7、说来很复杂,它的内容已成了一部书。不管怎样,这“脉象”可是中医生看病的重要依据之一。简单举例:比如病人脉象是“浮”的,表示他的病在“表”,治疗就要用“表散”的方法;如果脉象是“沉而虚”的,表示病性属“里而虚”,要用“补”的方法。“散”与“补”,方法完全不同,用反了就会出问题……总之,中医学里的治病经验都和它的脉象变化紧密地联系起来了,所以不切脉就不行(后文另详)。  好,上面的望、闻、问、切,就叫“四诊”。中医生就将这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而得出结论:病人得的是阳证还是阴证?是表证还是里证?是寒证还是热证?是虚证还是实证?这阴阳

8、表里寒热虚实八个字、八大类就叫“八纲辨证”,合起来就叫“四诊八纲”。但这病到此还只是“初步印象”,还要进一步深入到更细的“脏腑辨证”等等,才能确立最后诊断,然后进行治疗。比如这个病人失眠了,经过这医生如上四诊八纲地辨证,得出是“心阴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