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ID:10763608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_第1页
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_第2页
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_第3页
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_第4页
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摘要〕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中心,辅以《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中国新文学图志》以及《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等著作,杨义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范式和系统。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系统和范式,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视角来切入整个中国现代小说史的。  〔关键词〕杨义;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新文学图志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一本由大洋彼岸流传而来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着),让国内学界一片哗然和震惊,杨义便是其一。夏着的独辟蹊径让杨义颇为动容,但一股感愤也油然而生,他深感夏着

2、只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崩毁10余年之后,一个外籍华裔学者充满失落感的历史反思”而已,这样的小说史无疑是对真实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歪曲,是对读者的误导。感乎此,杨义抱着要“把新小说发展的真实的全貌告诉我们的青年,告诉海外的学者”的“时代责任感”,立下“十年治史”的宏愿,决心写出一部崭新的小说史,“以结束夏着在海外风行20年,近日又冲击国内学术界的这段历史”〔1〕57。便是这番宏愿,成就了后来堪称中国新文学研究领域一座丰碑的三卷本《中国现代小说史》(以下简称《小说史》)。《小说史》成就斐然,但它并非杨义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全部,在

3、《小说史》写作期间、前后,他相继完成了《鲁迅小说综论》、《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以下简称《小说与文化》)以及《中国新文学图志》(以下简称《图志》)等著作,外加各类专论文章。这些论着和专论的陆续完成,让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得以不断完善和充实,研究层次也随之不断攀升。于是我们发现,以《小说史》为中心,辅以前述等论着专论,杨义方真正形成了一个对于整体的中国现代小说具有个人风格特色的研究范式和体系。从总体上把握和梳理这一范式和体系,是可能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视角来切入中国现代小说史甚至中国新文学史的。 

4、   一、治史的魄力:在宏阔的视野下    与以往的中国新文学研究极度忽视与排拒晚清之际的文学大异其趣的是,杨义的《小说史》中选择从清末民初写起,并且篇幅可观用力颇多。他敏锐地抓住了文学本身发展的规律,在对清末民初文坛状况和小说创作的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寻觅到其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之间的源流与承继关系,得出“现代小说史以清末民初的近代文学、尤其是以戊戌政变以后的近代小说为其先导的”〔2〕1的论断,并认为现代小说乃是清末民初小说的发展的必然与必要。“只有把晚清至民初的小说观念、小说思潮、小说形式和作家作品的发展线索弄清楚,才能

5、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现代小说和整个现代文学在传统文化的母体中萌生的艰难性和困苦性。”〔3〕27而王德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面世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弄清楚了晚清小说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接下来杨义视野大开。以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带来了“新民主主义时代小说的伟大开端”为始,他以十年为一个阶段,用三个阶段(每卷一个十年)写尽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发展史。每一个阶段的开首都以总论为统括,研判十年小说的大势和风貌,接着写流派的总体风格特色和基调,再在流派的旗帜下分节论述代表作家的个人创作,而对于当时影响力巨大的作家,则辟专章详

6、论。比如作者认为第一个十年是现代小说的开端期,是“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的十年。作者肯定了十年中现代小说家们锐意开拓进取的热情和气魄,但也不回避新文学初期无可避免的幼稚病。他指出“在中长篇小说领域,探索多于成功。”也为“短篇小说的创新、成熟与繁荣”击节叫好〔2〕140。接下来作者开始逐章探悉人生派、乡土写实派和浪漫抒情派小说的群雄并起,每章首节是对流派所做的总括。而流派旗下的重点作家论,便最能体现作者敏锐而富真知灼见的评析风格了。  具体到一个流派的发生、发展以至消散的进程中,杨义著作同样有着出色的史的演绎,比如其专着《京派

7、与海派比较研究》。为了弄清这两个小说流派的渊源,作者甚至将笔触深入京剧的发展史,他指出“京剧中的京派与海派,和新文学中的京派与海派,具有相同的‘籍贯’,而且后者的称谓是从前者借用和沿用下来的。”〔3〕301并进而指出京沪两地迥异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环境,造成了两派小说风格之别。接著作者分别探讨了以沈从文、废名、萧干等京派作家的创作特色,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京派理论家的理论主张,以及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海派作家的创作特色和理论来源。最后作者落笔于两个流派的分解和重组,将其演变史完整地呈现于读者之前。  杨义并未将眼光局限

8、于内地,在《小说史》中他将视野扩及香港、台湾文坛以及东南亚华语文学,将其包容进中国现代小说的研究范畴。如作者专章论述了台湾乡土小说的源流与演变,指出“台湾新文学是整个中国新文学一股不可分割、又具有独特风貌的支流”。还在“华南作家群”的总题下,将香港文学自20年代中叶以来的演变和发展纳入研究范围,并且论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