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

ID:10771310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8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_第1页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_第2页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_第3页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_第4页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摘要: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面临者文献资源发展收藏政策、整合重组、结构模式、组织等一系列新问题。探索新模式,制定新政策,合理配置资源,整合资源保障,做好特色数据库、虚拟馆藏导航,实现全方位优化成为新时代信息资源建设的当务之急。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管理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网络技术和数字化馆藏的发展,使得电子出版物大量发行。除纸质文献外,电子信息资源越来越多,服务方式、手段及资源建设管理方式发生深刻改变,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也蓬勃发展。然而,受制于技术

2、、管理的因素,我国跨部门、跨系统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还未实现。加强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需要新环境下重新审视思考,图书馆应找到适合未来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新方法。一、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新问题1、文献资源发展与收藏政策问题8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制定,其依据的是图书馆服务高校的基本情况,高校图书馆馆藏需政策提供规范标准。然而,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使得图书馆选书原则、文献采访策略、购书经费分配方法、复本标准、具体文献获取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2、整合重组信息资源的问题信息时代图书馆纸质文献和电子形式信息资源并存,资源呈多样

3、化发展趋势,纸质文献占主要馆藏格局在逐步发生着变化,图书馆馆藏文献须要数字化处理才能在网上传递共享。图书馆获取、拥有数字信息资源种类数量增多、信息冗余,外加用户不了解信息资源、不熟悉系统,资源难以合理选择利用。还有图书馆纸质文献服务与数字化信息服务相互脱节,面临整合重组。3、调整藏书结构模式和信息资源采集的问题网络环境图书馆采集利用因特网优势,多载体、多渠道、多接受点形式面向全球,向网络结点下任何文献资源生产销售部门预订所需文献资源。随之图书馆藏书结构模式发生变化,文献搜集类型、途径、获取方式也有了改变。传统单一的

4、有形馆藏结构模式已逐渐被虚拟馆藏和现实馆藏所构成的新型图书馆藏模式取代。但是,这种结合的馆藏模式增加了图书馆信息组织、采集、管理、服务的内容和难度,也使有限人力资源与图书馆经费投向难以把握。4、信息资源面临的组织工作问题8网络环境让信息组织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是网络信息资源动态性强、种类多,内容分布资源数量较多。另一方面,用户需求发生了改变。网络信息资源用户多是终端用户,相比传统文献其用户范围更广泛。最后,组织技术环境变化很大。传统文献组织主要手工检索,把文献组成线性结构。而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工作主要处理对象

5、为电子文本,使用链接技术按文献主体间关系和用户需求网状方式灵活组织。5、信息资源利用、知识产权问题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数字化转换文献信息资源,网上资源共享,方便读者利用。这一行为可看作数字化的复制,涉及著作权人专有的复制权。另外,数据库开发版权问题、是否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库解决与权力保护,对传统知识产权观念影响重大。二、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是数字图书馆内涵式发展,信息服务重在信息利用形式创新,两者间互为表里、密切不分。单纯强调任一方面都不全面,也不利于数字图书馆总体发展。1、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辩证

6、统一资源建设是基础,用户服务是中心。信息服务保障是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又反作用于信息资源建设,推动其更合理发展。将二者融合形成本单位区域文献保障体系,更好满足用户需求,避免只建不用或少用情况。2、二者体现信息技术与人文精神融合8数字图书馆提供人文关怀服务,而图书馆主题是服务,也就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直接体现。先进的信息技术催促着信息加工、存储、传递方式的变化,最终目的是让人们更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满足人们需求。信息技术与人文精神融合,图书馆既要研究信息收集、组织、存储、传播,还要做好信息服务与用户的研究,如用户吸收

7、利用文献信息心理行为规律、用户素质对检索效率影响、用户信息意识和获取能力培养、用户友好系统建立等。资源建设最终为用户服务,也只有以用户为中心才能真正体现资源价值。3、信息资源建设共享保证信息服务开展数字时代的读者来图书馆将不仅是对本馆馆藏进行查找,单一利用本馆馆藏将无法满足读者信息需求,这种方式也已不适用,时代要求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合作是国际大趋势。信息资源共享能够让图书馆解决信息数量剧增、用户无限需求信息资源与图书馆信息载体有限之间矛盾。4、个性化知识服务是信息资源建设目标个性化信息服务基于用户使用行为、偏好、

8、习惯和特点,针对每一用户独特信息需求向其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服务关注用户价值的长久性并长期沟通,拥有更精确目标用户,一对一双向学习、协调、互动,直接与用户个性化沟通。8知识管理中的图书馆传统信息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大量用户流失。为此,图书馆信息从单一纸张型文献借阅向有知识服务特点的新型信息服务转化。从各种显隐性信息资源中,根据需要提炼知识,是一种以资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