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画语录 (3)

潘天寿画语录 (3)

ID:10775428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潘天寿画语录 (3)_第1页
潘天寿画语录 (3)_第2页
潘天寿画语录 (3)_第3页
潘天寿画语录 (3)_第4页
潘天寿画语录 (3)_第5页
资源描述:

《潘天寿画语录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潘天寿画语录绘画,不能离形与色,离形与色,即无绘画矣。  宇宙间之万物万事,均可为画村、剧材,然无画家、戏剧家运用而表达之,则仍无以成艺术,原宇宙间之万物万事,本不为画人,戏剧家而存在,特画人、戏剧家,从旁借为素材而已。  画者,画也。即以线为界,而成其画也。笔为骨,墨与彩色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态,能具此,活矣。  有万物,无画人,则画无从生:有画人,无万物,则画无从有;故实物非绘画,摄影非绘画,盲子不能为画人。  法自画生,画自法立,无法非也,终于有法亦非也。故日:画、在有法无法间。  中国绘画不论人物山水花鸟等等,均特别注重于表现对象的神情、气韵。

2、故中国画在画的构图安排上,线条的组织运用上,用墨用色的配置变化上等方面,均极注意气的承接连贯,势的动向转折。气要盛、势要旺,力求在画面上造成蓬勃灵动的生机和节奏、韵味,以达到中国画特有的生动性。  画事之布置,极重疏密、虚实四字,能疏密,能虚实,即得空灵变化于景外矣。实,有画处也。须实而不闷,乃见空灵,即世人‘实者虚之’之谓也。虚,空白也。须实中有物,才不空洞,即世人‘虚者实之’之谓也。画事能以实求虚,以虚求实,即得虚实变化之道矣。  一般人只注意在画面上摆实,而不知道怎么布虚。实际上摆实就是布虚,布虚也就是摆实。  空白处理不好,实处也搞不好。所以中国画对虚实问题十

3、分重视。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可以借用作画理,就是说黑从白现。对空白有深入理解,才能处理好画面的黑实之处。  "大的重的东西,可放靠支点近的地方,而小的、轻的东西,可放在离支点较远的地方。此理亦即平衡。这种平衡不是靠相等的重量得到的,而是靠不等的距离得到的。""在布线时,常常利用不等边三角形。这样有变化,有疏密:一是线相交时成不齐的三角觚,二是线相交而延长后可得三角形的直线也不等边。不仅线条如此,就是花、石、树等一切都可依此理经营。"在构图中以不等边三角形来表现主客体才有疏密关系,远近距离感。以等边三角债来构图,则无疏密而显得呆板。宾虹先生所讲三角形的构图

4、方法,不仅指画面的主客关系,还指点与线的主客关系。把距离不等的三点连接为三条线,形成不等边三角形,构图就有变化了,在一张长方形的画幅中,利用斜线来布置物体,使物体与画幅边线不平衡而有变化。"听天阁画谈摘录潘天寿【用笔】  吾国文字,先有契书而后有笔书(笔书中有毛笔书、竹笔书,说文:聿,笔也,作隶,从手执竹枝点添书字之形象也。漆汁浓腻,不易行走,故笔画头粗尾细,形如蝌蚪,故称蝌蚪文焉)。吾国绘画亦先有刀画,而后有笔画,其发展之情况,大体与文字相同。吾国最早之刀画,始见于旧石器时代周口店所发掘之削刮器(或系雕刻器)刻有板简单对称之装饰线条,为原始之绘画。吾国最早之毛笔画,

5、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彩陶,此种彩绘陶器全用线条绘成,运线长,水分饱,流动圆润,粗细随意,点画之下笔收笔处,每有蚕头蚕尾,证其为毛笔所绘无疑,但不知其毛笔之制法与长沙战国墓葬内出土之毛笔有所同否?(长沙战国墓葬内出土之毛笔,以竹管为套,木枝为杆,兔狼毫制成,其制法是用兔肩毫附缚于木杆下端之周围,与近代所制之毛笔,先以兽毫制成笔头,插于竹管之内者不同。)  制笔之毫料,有柔软强健之不同,笔头之制法,有长短胖瘦之各异。因之书写之功能与点线之形象,亦全异样。近代通用之各种毫料中,猪、鹿毫强,鸡鸭毫软(猪毫太悍,鸡毫太弱,殊不合作画之用,已近淘汰之列),兔狼毫健(兔肩检毫,毫毛色黑

6、者紫毫甚强强健)笔毫柔中带健(羊须强健,可制大扁额笔),柔健之毫易用,强悍之毫难使。初学画者,从羊毫入手力量宜。笔头之制法,瘦长适中之笔易于掌握其性能,短胖或过长之笔,难以运用其特点,然瘦长者易周旋,短胖者易圆实。笔之制法以尖、齐、圆、健为上品,故书画家亦有喜用破笔秃笔者,取其破笔易老,秃笔易圆挺而不露锋芒也。殊非常例。  羊毫细而柔软,含水量强。笔锋出水慢,运用枯墨湿墨,有其特长。作画时,调用水墨颜色,变化复杂,非它笔所及。紫毫、鹿毫、獾毫强劲,含水量稍弱,笔锋出水快,调水墨颜色较单纯,学者可依各人习性与画种等诸关系,选择其适宜者应用之可耳。  画大写意之水墨画,如

7、书家之写大字,执笔宜稍高,运笔须悬腕,利用全身之体力、臂力、腕力,才能得写意之气势与物体之神态。作功细绘画之执笔、运笔与小正楷同。  画事用笔,不外点、线、面三者,然线实由点连接而成,面亦由点扩大而得,所谓积点成线,扩点成面是也。苦瓜和尚云:“画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一笔也。即万有之笔,始于一笔也,盖吾国绘画,以线为基础,故画法以一画为始也,然而点却系最原始之一笔,因线与面实由点扩积而得也。故点为一画一面之母。  画事起于一点,虽体积细小,须慎重考虑,严肃下笔,使在画面上增一点不得,少一点不得,乃佳。作点作线,大笔要圆浑沉着,细笔要纯实轻快,故大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