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江三角洲合作:动力、问题与前景论文

泛珠江三角洲合作:动力、问题与前景论文

ID:10777490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泛珠江三角洲合作:动力、问题与前景论文_第1页
泛珠江三角洲合作:动力、问题与前景论文_第2页
泛珠江三角洲合作:动力、问题与前景论文_第3页
泛珠江三角洲合作:动力、问题与前景论文_第4页
泛珠江三角洲合作:动力、问题与前景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泛珠江三角洲合作:动力、问题与前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泛珠江三角洲合作:动力、问题与前景论文..摘要: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内经济制度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各生产要素价格也相应发生变化,广东因此提出了“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Pan-PRD)概念,并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成立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组织机构。文章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对这一新的中国区域合作组织的制度供给与变迁进行解释,并对其当前存在问题及前景进行剖析。关键词:泛珠江三角洲;制度变迁:经济组织一、泛珠江三角洲合作的动力泛珠江三角洲合作是个制度建构问题。一般来讲,制度是稳定的,稳定性表现在制度的均衡。制度均衡主要是指“行为均衡”..,意指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没有

2、任何一个(群)行为者会发现将现有资源用于再建立另一套制度是有利可图的:而随着经济中各种资源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不同利益集团的力量也在进行调整,再加上人们偏好的改变,制度处于非均衡的状态之中,就产生了新的制度安排的需求以及新制度的潜在供给,制度变迁就开始。而中国在加入WTO后,国内经济制度大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各种资源要素相应发生转变,珠江流域地区也由此产生新的制度需求与供给,泛珠区域合作制度变迁开始启动。(一)泛珠江三角洲合作的制度需求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发展地区经济、增强地区经济竞争力的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在国际上,欧

3、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美洲自由贸易区蓬勃发展;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开始启动,于2005年7月1日起,全面激活降低关税进程,以期在2010年将7000类的货物关税降低到0至0.5%。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相互间竞争加剧。京津塘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在加速整合,200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增长、固定投资的增幅、引进外资上都已经超过“珠三角”。在以上各种经济板块的示范与挤压下,地处长江三角洲与东盟之间的泛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有协同发展的愿望。2.小珠三角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加入WTO后,广东原有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一是外资企业为了抢占未来中国的内销市

4、场,纷纷投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并且上海逐渐成为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的首选之地。二是中国以“非市场经济”地位加入WTO后,导致中国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中国产品和企业处于非常不利地位,广东小珠三角以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冲击更加突出。外销市场的不稳定性迫使一些珠三角外资企业将生产基地由小珠三角转移到同样劳动力便宜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或泰国、越南等国。因此,向西开拓国内市场无疑是广东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入WTO前,由于中国广大内陆地区有丰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小珠三角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经济得以快速增长。加入WTO后,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的经济蓬勃发展,中西

5、部的开发,广东积极向“世界级制造中心”迈进,全国各地都以劳动力成本优势与低廉的土地价格疯狂招商引资,能源、劳动力的严重分流,珠三角忽然陷入“民工荒”,特别是高技术工人的短缺。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高耗能产业纷纷上马,中国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全国能源供应骤然紧张。广东虽不是能源资源贫乏大省,但却是资源消费大省,省内经济的相当部分是高耗能产业,能源紧缺问题(电荒、煤荒、油荒)接连发生。珠三角要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解决劳动力短缺及能源供应是前提条件,因此,与西部资源大省建立制度性的联系成为其迫切需求,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也就应运而生。可以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珠三角发展的

6、需要。是广东省政府发展珠三角经济的一种经济战略规划。3.CEPA提供了制度前提。20世纪初广东就有学者提出“华南经济圈”、“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到90年代中期,长三角经济陕速崛起,广东决策层认识到缺乏发展腹地,使广东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1998年广东曾研究华南经济协作区,但是与国家“九五”计划中将全国划分为七个经济区域的构想不同,因此作罢。与广东相邻的香港,随着大陆加入WTO后全面对外开放,原有的优势也消失,自亚洲金融风暴后就陷入停滞的香港经济进一步恶化。为了让香港的企业在内地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促进香港对内地的出口,带动外商进驻或投资香港,确保香港的经济能够持续增

7、长,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CEPA的实施.解决了港澳地区与内地在生产要素流动上的一些制度性障碍,大珠三角一体化的序幕全面拉开。广东随后提出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是以“大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正是因为泛珠三角各省份希望接受港澳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的辐射和带动,广东的提议才能得到其他省份的响应。并且因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能给港澳带来腹地支持,中央才给予积极推动。因此,CEPA签署大大促进了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见表1)。(二)泛珠三角洲合作的制度供给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7月24日的广东省政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