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嬗变和墨家、法家思想的兴衰

道家思想的嬗变和墨家、法家思想的兴衰

ID:1077757

大小:1.02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07

道家思想的嬗变和墨家、法家思想的兴衰_第1页
道家思想的嬗变和墨家、法家思想的兴衰_第2页
道家思想的嬗变和墨家、法家思想的兴衰_第3页
道家思想的嬗变和墨家、法家思想的兴衰_第4页
道家思想的嬗变和墨家、法家思想的兴衰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家思想的嬗变和墨家、法家思想的兴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电子版第三章道家思想的嬗变和墨家、法家思想的兴衰第一节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嬗变第二节道家的人生哲学和儒道互补的原因第三节由显而绝的墨家及其人生哲学第四节由显而隐的法家及其人生哲学第一节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嬗变一、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子老子(李聃)是古代唯物论的开山祖,把“道”看成客观存在和不断运动的物质实体,用“有”和“无”这对范畴说明宇宙本原。《老子》即《道德经》认为世界的生成模式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什么是“道”呢?“道可道,非常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为万物之宗,他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伦效法自然。辩证法思想丰富,如“祸兮福所倚

2、,福兮祸所伏”、“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代表小私有者,政治主张是小国、寡民、轻税、无为而治,“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互往来”;他提倡少私寡欲,认为物质和精神文明都腐蚀人心、败坏风气。总结处世“三宝”:一是慈,二是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其思想在养生方面积极,但政治上消极,反映了对春秋战乱的抗议,对原始公社的召唤。二、作逍遥游的庄子庄子(庄周)把仁义看作万恶之源,违反人的自然本性,主张恬淡虚静,不为名利所惑。他看破红尘,想遁于外世,作逍遥游。他治学严谨,主张“吾生有涯而学无涯”。相对主义是庄子的方法论,因而产生了比老子更加彻底的虚无主义。《庄子》(即《南华经》)中的寓言故事有很高的美

3、学价值,但其社会观和人生观则是消极的。三、道家思想的流变黄(帝)老(子)之学是道家的延伸,曾昌盛于汉初,代表作是《淮南子》。魏晋南北朝儒学衰微,玄风蔚然,士人谈的是老庄,言的是虚无,这种文化思潮被称为玄学。隋唐奉《老子》、《庄子》、《易经》(合称三玄)为经典,道家思想已转型为道教理论。第二节道家的人生哲学和儒道互补的原因一、道家的人生哲学模式道家的理想人格是隐士,追求原始质朴人生。道家不重人道重天道,其总原则是“少私寡欲”,“无为不争”,以“全生葆真”为人生旨趣,以超然物外的态度与世俗相处。它重视生命,以及对贪欲的批判和鄙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二、儒道互补的内在原因儒道两家的外在特征分属阳刚

4、与阴柔,人生态度则分属进取与退守、入世与出世。前者倾心于庙堂参政,后者钟情于山林隐居。知识分子大多热衷参政,失意时才肯退居山林,即在台上是儒家,在台下是道家。儒家重群体,肯定现实,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事业;道家重个体,抨击君主、鄙弃物欲、诋毁文明。儒家是封建社会的正统,佛、道只起辅助作用,必然向儒学靠拢。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创立了宋明理学,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受其影响。《易经》本为儒家所作,却成为道教经典。第三节由显而绝的墨家及其人生哲学一、带功利主义色彩的墨家学说墨家以墨子(墨翟)为代表,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有强烈的平民意识。他认为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

5、息。其学说的核心是“兼爱”,他主张“爱无差等”,“兼以易别”,实行无差别的“仁爱”;主张“非攻”,反对战乱和掠夺;强调相互间的义务,主张义利并举,平均平等。墨家的政治伦理观带有明显的利他主义色彩,无论爱人和利人,都首先从自己做起,而且其仁爱精神以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为基点,无论是尚贤、尚同,还是节用、节葬,都以求得社会和谐为宗旨,具有强烈的群体观念。墨家重视自然科学,多有发明创造,对光学、力学、几何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在唯物主义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也独树一帜,一度是显学(当时流传的“不归杨,则归墨”是其证明)。二、墨家的人生哲学模式墨家的理想人格是义侠,具

6、有视人为己的古道热肠,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理论形式提出功利主义原则的学派。在儒家那里,仁义与利是对立的,儒家的义与礼相联系、以礼为原则。墨家的义以礼为内涵,义利相通,讲求实惠。秦汉以后,墨家成为绝学的原因:一是反映劳动人民的利益,为统治者反对和儒家攻击;二是过于节俭,一般人难以接受。第四节由显而隐的法家及其人生哲学一、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法家理论法家从“人性恶”出发,严格贯彻吏治,是一种专制主义的理论。因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作师,代表当时谋求统一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法家重视农战,治国之要以农业为本。法、术、势是法家思想的基本内核,商鞅、申不害、慎到分别为重法派、重术派、重势派的代表,强调“法不

7、阿贵”,“刑多而少赏”。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不但提出“耕战论”,特别是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和“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其位”。法家形成了一个以维护中央集权国家为目的、以加强君主专制为核心的封建思想体系。二、法家的人生哲学模式法家的理想人格是英雄,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赞成在力量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血缘宗法制度作了否定。在封建专制政治中,儒家和法家分别扮演牧师和刽子手的角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