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

ID:10807227

大小:378.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08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_第1页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_第2页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_第3页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_第4页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中国汉族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作为成语可解释为: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有百鸟到银河搭鹊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传说。所以,这一天被称为七夕、七夕节、乞巧节、少女节或女儿节,现代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目录1概念2伦理区别3文学记载1.3.1 古文2.3.2 相关诗歌4传说1.4.1 民间传说2.4.2 神话故事3.4.3 其他传说5起源发展1.5.1 起源2.5

2、.2 起源地之争3.1概念牛郎织女【解释】: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出处】:《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示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婆道:‘老身今日有些穷忙,晚上来陪大娘,看牛郎织女做亲。’”尝笔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清·郑燮《范县署中寄余弟墨粉四书》。【用法】:联合式;作主语、

3、分句、宾语;指分居两地的夫妻。【英文】:thecowherdinthelegend“theCowherdandtheGirlWeaver”.2伦理区别爱情伦理关系与婚姻伦理关系的区别 曹菁《爱情信仰论》爱情伦理关系,自主产生,全世界总体是一男一女,与爱情有必然关系,以双方自愿爱情信念(信仰)产生,以自愿爱情信仰(爱情伦理关系)产生算起。属于自愿型伦理。婚姻伦理关系,中国是民政局婚姻是登记产生,第三方管控介入,(婚姻制度各国各时代情况都不同),主要以婚姻管控产生,以婚姻管控算起。属于管控型伦理。3文学记载古文

4、原文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牛郎织女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译文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注意:天帝不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崇拜的最高神灵,天帝是上古传说中的帝俊或五天帝之一)。她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容貌。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

5、工作。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喜鹊的头顶突然秃去。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喜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走过去,所以喜鹊头上的毛都被踩秃了。相关诗歌诗经·小雅·大东或以其酒,不以其浆。佩,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天毕,载施之行。古诗十九首(之十)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盈

6、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注:此诗书于织女洞内石壁上。]《荆楚岁时记》(节选)(南北朝)宗懔“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乞巧(五代·后唐)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夕(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七夕(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秋夕(七律)(唐)杜 牧

7、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注:此诗书于织女洞院门内的石灰墙壁上。]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织女仙洞(七绝)(明)杨光溥金梭晓夜为谁忙, 隔水桃花满洞香。万国尽沾尧雨露, 九重欲补舜衣裳。绮罗光映云霞重, 机杼声抛日月长。却笑天台有仙子, 此生谁解忆刘郎。[注:作者为沂水城关人,明成化乙丑年进士,此诗为作者赞沂阳八景之一。]宿织女洞(明)公鼐洞

8、在沂河西岸,牵牛庙在河之东古洞临流万树荒,依然牛女日相望。山横远黛时凝睇,水咽鸣环欲断肠。孤枕梦魂请漏寂,半岩风露晓窗凉。可怜石鼓声如诉,应为黄姑隔两方。洞中有响石,击之,其声凄然。[注:公鼐,(1558-1626),字孝舆,号周庭,谥文介。蒙阴县人。明万历辛丑年(1601年)进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东宫侍讲,礼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等职,死后追赠礼部尚书。是明代的文学家、诗人,有《问次斋稿》传世,收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