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性

浅谈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性

ID:10816433

大小:396.50 KB

页数:272页

时间:2018-07-08

浅谈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性_第1页
浅谈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性_第2页
浅谈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性_第3页
浅谈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性_第4页
浅谈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性1、相关定义1.1、艺术性的概念艺术性指艺术作品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情感所达到的鲜明、准确、生动的程度。艺术性的高低与艺术品的思想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艺术性作为对一部艺术作品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主要是指在艺术处理、艺术表现方面所达到的完美程度,主要包括:艺术形象的鲜明具体性和典型性;艺术情节的生动性和曲折性;艺术结构的严谨性和完整性;艺术语言的准确性和鲜明性;艺术手法的精当性和多样性;艺术表现的民族性和独创性等。各门艺术的艺术性的表现是不同的。在造型艺术中,艺术性主要表现

2、在通过线条、色彩、光线效果、布局和对比度等表现艺术家审美意境所达到的程度。在音乐艺术中,艺术性则主要体现为一系列音乐所构成的旋律、节奏在抒发音乐情思时所具有的表现力。艺术性对艺术品来说是极端重要的,没有艺术性就没有艺术品。艺术性有高低之分、程度之差、雅俗之别。艺术品的艺术性愈高,其感染力就愈强,也就愈能发挥艺术的社会作用。(1995)[6]1.2、艺术性的概念及特点艺术性是指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1]。艺术性对艺术品来说是极端重要的,没有艺术性就没有艺术品的产生。

3、艺术品的品质也有高低之分、程度之差、雅俗之别,其艺术性愈高,感染力就愈强,也就愈能发挥艺术的社会作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自然,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则是一件艺术品艺术性的最高境界。1.3、教育概念中的悖论自从教育制度化以后,我们对教育概念的规定和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往往总是有一些偏差和距离。我国对教育的理解更多的是将教育做为一种活动或者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比如”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的活动”等等。总的来说,我们对教育的本质理解必须有这样两个基本含义:实践活动、促进作用。也就是说

4、教育一定是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实践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也符合我们正常逻辑。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和活动中,我们有时还可以看到教育对学生发展起阻碍作用,在教育理论中还会分析教育的负向功能。我们既然将教育界定为其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活动或实践,那么对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实践或活动就不应该是教育,但是,这种阻碍作用或负向功能有时恰恰正是在我们所谓的教育活动或实践中产生的,这便是教育概念中的悖论。简而言之,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其依然是教育,这本身是与教育概念相悖的。为

5、了更加清晰的表达出这一悖论,我们通过下一个示意图(如图6.1)来具体加以解释。70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6表扬的重构:回归教育意义图6.1教育概念分解(简易部分图)从图4中的上支,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概念的逻辑是这样的,首先我们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学生,学生通过与实践活动的相互作用,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而这样一个系统性活动我们称之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即教育。这个教育概念的悖论就出现在”作用”这一环节,我们知道,这个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不可能对学生完全起积极促进的作用,有时也会有消极的阻碍作用,但是,我们的这个实

6、践活动却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就是说教育活动也会起到阻碍学生发展的作用。这样最初对教育的定义存在着冲突,也就是我们说的悖论。这一悖论不是现象中存在悖论,而是我们对教育的定义使得这一问题凸显了出来。这一悖论的根源在于我们将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对教育的实施就是对教育活动的设计,只要这种实践活动的理念和目的是好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这个活动本身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消极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只是看到了教育的实践性而忽视了教育的单一性(即仅指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7、)。此外,这一悖论还在于我们概念和实践的不一致。我们从教育现象和实践中总结出的教育概念是摒弃了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而当我们践行教育概念时,我们就又回到了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很难保证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一性。因此,将教育作为一个宏观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有局限性的,它不易将教育的核心聚焦在其本质上。这种教育理念下也就产生了相应的”大教学,小课程”的观点。71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6表扬的重构:回归教育意义1.4、核心概念界定课堂表扬行为:我们倾向魏志红(2010)对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利

8、于课堂教学开展的行为所进行的肯定性评价(包括语言、非语言)等。人格特质:本研究中,指的是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情境中保持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倾向。心境状态:本研究中指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幼儿教师:本研究中幼儿教师是指工作在幼儿园第一线的教学岗位上的教师。15161.5、魏晋南北朝散文文体概念辨析第一节散文与”文”第一节散文与”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