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能力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能力题

ID:10825768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能力题_第1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能力题_第2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能力题_第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能力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能力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能力题224300江苏省射阳中学倪同刚一、概念阐述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探究能力的考查许多省份都集中在选考部分,江苏则放在必考部分,也就是文学文本的阅读。它本指一种思维方法,也指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考试大纲》提出来之后,似乎才又成为一种题型。但因为“探究”首先是一种思维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解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是离不开这种能力的,而且对这种能力的考查实际上贯穿于整个解题思维的过程中。二、探究能力的具体内容(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不同的角

2、度”指从广度上“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回答时应从多侧面思考,明白其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层面”指从深度上“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回答时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意思说清楚,说透彻。这里的角度是针对具体文本而言的,有的要求从内容角度,有的从手法角度,也有从二者结合角度进行探究的。1、从语句内涵角度探究:如2007年江苏卷第17题“文中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这里的“你的理解”不是指个性化的回答,而是要求从不同的层面“挖掘”词语的丰富意蕴。这里的“鲜亮”在文中包含三层意思,“滋味”在文中

3、包含两层意思。正确答案为:鲜亮,指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滋味,指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这是单纯从内容上对作品内涵进行理解的。2、从文章表现手法角度探究:如2008年辽宁卷第17题,“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不管怎样,表现手法、表现方法的使用都必须为表达文章主旨服务。此题答案为:第一问①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③雨韵是大自然美丽的乐意。第二问①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②再叙事,讲老人与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③

4、最后抒情,表达作者对雨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3、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来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如2008年福建卷第13题“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里明确指出从内容与写法二个角度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当属定向探究性的题目。这一题在实战中学生得分很低,原因一是没有把握文章的情感,二是没能就二个方面对应情感进行分析。若第一问答错了,第二问也就跟着错了,因此很难拿全分。答案: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衰”,通过从小

5、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阐发。写法上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例:“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二)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民族心理,常常是由此及彼,通过文学类作品的“这一个”,见出那一“类”、那一批,从而揭示出文本中具体形象的典型意义。探讨人文精神,往往是由小见大,对相关内容进行升华,从而折射出人物事理的本质特征。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不能就人说人,就事论事。常见的切入角度有人

6、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如2008年海南、宁夏卷第14题“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这道题就是要结合文本的内容,从人物形象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出典型形象反映出来的不同的民族心理,探究典型形象的思想意义。答案:(1)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2)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

7、了朋友。再如2008年盐城一摸试卷第15题“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这一题可从不同角度探究,除了主题表达、人物形象刻画外,若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角度进行探究。答案可以是:①使作品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气息。②明确传达出“端午”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影响。(三)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如2007年海南、宁夏卷第14题“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