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中学(南区)2011届高三理科综合强化训练(2).doc

赣县中学(南区)2011届高三理科综合强化训练(2).doc

ID:10847800

大小:1.38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赣县中学(南区)2011届高三理科综合强化训练(2).doc_第1页
赣县中学(南区)2011届高三理科综合强化训练(2).doc_第2页
赣县中学(南区)2011届高三理科综合强化训练(2).doc_第3页
赣县中学(南区)2011届高三理科综合强化训练(2).doc_第4页
赣县中学(南区)2011届高三理科综合强化训练(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赣县中学(南区)2011届高三理科综合强化训练(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赣县中学(南区)2011届高三理科综合强化训练(2)命题人与审题人:刘光松汤业高袁首福命题时间:2011-1-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2.第Ⅰ卷共21小题,每小题

2、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末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DNA蛋白复合体;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由此可知,属于核糖体、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是    (  )A.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B.都具有C、H、O、N、P等化学元素C.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无关D.都能携带遗传信息2.右图是对噬菌体、蓝藻、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中的生

3、物细胞中都没有细胞壁B.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C.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D.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3.如图所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相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图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A.两个种群存在着竞争关系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生物日趋没落噬菌体蓝藻变形虫衣藻甲乙丙丁C.自然选择使两种群的一种灭绝D.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4.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

4、刚死亡,以下提供的“复生”野驴个体的方法中能够成功的是()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母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5.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

5、膜处于反极化状态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6.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7.根据相关的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由于水中存在氢键,所以稳定性:H2O>H2SB.由于二氧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氧化碳的大,所以沸点:SiO2>CO2C.若A2+2D—==2A—+D2,则氧化性D2>A2D.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子半径R2—>M+8.下列离子方程

6、式正确的是()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3-+Ca2++OH-=CaCO3↓+H2OB.向硫酸氢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pH=7:2H++SO42-+Ba2++2OH-=BaSO4↓+2H2OC.氢氧化铁沉淀可被氢溴酸溶解:2Fe(OH)3+6H++2Br-=2Fe2++Br2+6H2OD.次氯酸钙溶液中通人少量SO2气体:Ca2++2ClO-+SO2+H2O=CaSO3↓+2HClO9.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A.2KMnO4+5H218O2+3H2SO4=K2SO4+2

7、MnSO4+518O2↑+8H2OB.2Na218O2+2H2O=4Na18OH+O2↑C.NH4Cl+2H2ONH3·2H2O+HClD.K37ClO3+6HCl=K37Cl+3Cl2↑+3H2O10.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Fe2+、SO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B.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8、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C.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放入试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