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外慧中——兼谈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秀外慧中——兼谈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ID:10859797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秀外慧中——兼谈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_第1页
秀外慧中——兼谈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_第2页
秀外慧中——兼谈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_第3页
秀外慧中——兼谈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秀外慧中——兼谈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秀外慧中——兼谈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学生要顺利地走向社会,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前提下,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礼仪修养。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部分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准也达不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的。因此,在大学德育教育实践中应该转变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大学生真实感受到道德是他们的个体需要,人格魅力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成为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

2、要求。  1礼仪教育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地位  1.1礼仪中的德育内涵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礼仪自古以来都是作为对人进行德育教育、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把“礼”看作既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也是个人追求德性崇高所必须的修养环节与修养过程。他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思想,教导人们惟有修养上注重礼节仪表与质朴品格有机结合的人,才能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管子则把礼仪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

3、灭亡”。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一直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诸如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孟子的:“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苟子的:“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里的礼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典章制度,也指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和接人待物之道,同时还指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包括自身修养)。用礼仪中的德育内涵,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效果可能更理想。  1.2礼仪与道德密切相关  1.2.1礼仪是评

4、价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准之一  礼仪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特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本质上是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的外在表现。它不仅反映个人的精神面貌,更能折射出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德成于中,礼形于外”,这说明礼仪本身是人们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1.2.2道德是礼仪的灵魂  人们称赞礼仪,是看重其中

5、所包含的道德内涵。讲究礼仪除了注意礼仪的外表形式以外,更要注意道德修养,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和水平。孟子曾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因此礼仪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公德是礼仪的基础,是形成礼仪的前提;礼仪则是社会公德健康发展的结果,是完美的社会公德的集中表现。  1.2.3礼仪习惯是道德品质形成的载体  从“礼”和“仪”的关系看,实际上是一种本质和现象的关系。“礼”是道德精神。礼者,敬人也。“仪”是道德行为,是表示尊重的形式。人的道

6、德素质沉淀于内心世界,但它可以通过人的礼仪行为表现出来。在人的行为规范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人们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接受熏陶和教育,提高道德是非辨别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道德社会化过程。观察一个人的仪态仪表、行为举止、语言文字,往往可以了解他内心的道德世界,从而评价他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  2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实施  2.1当代大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讲究礼仪是一个人获得他人尊重和好感的重要方法。如果一个人没有礼仪,美德就就会变样

7、,率直会变成粗俗,温和会变成诌媚,学问会变成迂腐,胆量会变成野蛮。  2.1.1弥补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的欠缺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中的过度溺爱,容易形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他们大多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生活能力低下、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低下、意志品质薄弱、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差、集体观念薄弱、合作意识及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意识较差、对父母及社会索取多于付出,这种状况的后果不堪设想。  2.1.2弥补学校教育中礼仪教育的欠缺  我国的基础教育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衡量优秀学生的

8、唯一标准,这导致在学生人生成长的关键期,没有把一些必要的礼仪训练纳入到学习过程中,养成教育欠缺。多年来,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与丰富的社会现实生活及学生的行为、意识、情感脱节。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评价只限于学校里的考试成绩,不仅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反而助长了虚假浮华之风,使学生养成说一套、做一套的恶劣习气。  2.1.3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