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话《世说新语》的论文

诗情画意话《世说新语》的论文

ID:10866357

大小: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诗情画意话《世说新语》的论文_第1页
诗情画意话《世说新语》的论文_第2页
诗情画意话《世说新语》的论文_第3页
诗情画意话《世说新语》的论文_第4页
诗情画意话《世说新语》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情画意话《世说新语》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诗情画意话《世说新语》的论文关键词:诗情画意世说新语体现  摘要:诗情画意是《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它主要体现在深邃玄远的哲理韵味,真挚强烈的情感倾向,晶莹发亮的自然意象,剥离语境的叙事方式以及简洁清丽的语言风格等五个方面。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任何一种文学形式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同,都得向诗歌靠拢。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也不例外,它并不是以曲折情节取胜,而是充满了浓郁的诗意。明胡应麟即曰:“《世说》以玄韵为宗,非纪事比。”{1}玄韵即“玄学的生活情调”,这“并不包含某种明确意识,而只是流动着的一片感情的朦

2、胧飘渺的情调”{2}。  具体说来,我认为《世说》的诗情画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深邃玄远的哲理韵味    《世说》是一本主要记载魏晋名士清谈轶事的书,而被后人诟病的魏晋人的清谈,“本是产生于探求玄理的动机”{3},所谓“共谈析理”也。从这个意义上说《世说》也是一本哲学书。中国古代哲学的表达方式与西方哲学以理性、逻辑性强不同,它更常用叙述的描写的甚至是抒情的表达方式言说思想,其意会直觉式的感性体悟与诗歌有诸多契合之处,《识鉴》10: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

3、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人生贵得适意,金钱名利仕宦富贵都是身外之物不必汲汲追求,此人生哲理在感叹字“尔”和反问词“何”中得出,诗味极浓。.  另一方面,《世说》所探求的玄理,是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而老庄思想与儒学不同,它是诗意的哲学,它探讨的往往是人生的意义和人的终极目的,有着强烈的人生体验。故《世说》所记虽然都是真人真事,但在老庄哲学的框架内,这种平常的琐碎的现实生活也诗意化了。如《排调》59: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吃甘蔗本是一件生活小事,然而顾恺之却从中感悟到了一种先苦后甜的

4、生活意趣,人生的本质、生活的最高境界何尝不是如此?《世说》的叙事,总能把现实生活与生命本质相交织,达到一种哲理的高度。王子猷“暂寄种竹”、“雪夜访戴”等日常小事,宗白华就认为极有哲理意味。    真挚强烈的情感倾向    “诗缘情”是陆机在《文赋》中应时提出的一个新的文学观念,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诗的本质就是抒情!翻开《世说》,到处都是真挚强烈的感情:    王长史病笃,寝卧灯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伤逝》10)    王濛的叹息透露出的是对有限生命的无限留恋,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在战祸频繁、疫疾肆虐、杀戮成风

5、、死亡枕藉的魏晋时代成了典型之音,李泽厚说:“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至晋宋,从中下层直至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4}对生命的重视又导出对亲人的无比挚爱与珍惜:郗鉴养儿,丧乱穷馁中,“含饭两颊,还吐二儿”(《德行》24);阮籍丧母,“吐血数升”,“废顿良久”(《任诞》9);荀巨伯愿“以吾身代友人命”(《德行》9);嵇康对吕安“每一相思”则“千里命驾”(《简傲》4);卫玠早逝,谢鲲哀哭“感动路人”(《伤逝》6);阮咸“重服”追婢女(《任诞》15),韩寿“

6、逾墙”来偷香(《惑溺》5)……在这不胜枚举的例子中,无论是亲人之情、友朋之情还是夫妻之情,都是那么的强烈而真挚,难怪乎王戎会高喊:“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伤逝》4)而贯穿全书的这股真挚强烈的情感激流,使《世说》充满了浓郁的诗意!    晶莹发亮的自然意象    《世说》的诗情画意,也体现在对山水自然的重视上。宗白华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5}《世说》是“中国古代集中地体现自然山水意识的一部书”{6}。《言语》91载: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7、   “应接不暇”可以看作是魏晋人发现山水自然美后惊喜心情的总括。自然意象的突显,使《世说》充满浓郁的诗意。  首先,自然景物自有其美,或雄奇,或秀丽,各不相同。但作为一个有生命的物体,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生生不息的无可遏止的勃勃生机,顾恺之对何为“山川之美”的回答:“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言语》88),即是着眼于大自然这一旺盛的生命力,“竞”、“争”、“其上”、“兴”、“蔚”等词语正是山水自然神韵的典型写照。《世说》对自然意象的重视和大量运用,为全书注入一种生命激情,从而形成诗意风格。  其次,与传统儒家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比德观念不同,魏晋人对自然的态度不再是把自然景物比拟为人的伦理道德,而是“以玄对山水”(孙绰《太尉庾亮碑文》),不仅借山水自然来自娱,而且还借山水自然来体性悟道,他们已由崇尚自然变成了欣赏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