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到韵看唐宋诗词审美的演变

从气到韵看唐宋诗词审美的演变

ID:10905134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从气到韵看唐宋诗词审美的演变_第1页
从气到韵看唐宋诗词审美的演变_第2页
从气到韵看唐宋诗词审美的演变_第3页
从气到韵看唐宋诗词审美的演变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气到韵看唐宋诗词审美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气到韵看唐宋诗词审美的演变文史从气到韵看唐宋诗词审美的演变顾琳琰(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从唐到宋随着统治阶级的政治易变,其统治下的人文创作风格也随之由盛唐豪放超逸,雄浑富丽,阳刚治武的尚气风转变为隐秀婉约,恬静淡泊,阴柔的尚韵诗风.随之唐宋两朝的审美潮流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气韵的流变,展现出唐宋的审美标准的变化.关键词:气韵;唐宋;审美;演变从唐到宋随着统治阶级的政治易变,其统治下的人文创作风格也随之由盛唐豪放超逸,雄浑富丽,阳刚治武的尚气风转变为隐秀婉约,恬静淡泊,阴柔的尚韵

2、诗风,随之唐宋两朝的审美潮流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气韵的流变,展现出唐宋的审美标准的变化.以下本文将从盛唐崇尚的气到宋追求的韵赏析唐宋两朝诗词审美的演变.一,从很多唐诗中我们不难发现超逸豪放的唐代当时的审美标准,在唐朝中前期,由于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开明的君主,使得当时的人们有着充分张扬的个性,每个人都会将自己是为社会的主人翁,一展自己的雄心壮志,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因此就有艺术家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通过其作品表现出来.在多似星海的唐代艺术作品中,有相当多的作品都是有着豪放,爽健,高亢的情操

3、,才会有后人"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出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的评论.其实所谓的豪放就是"气势"激荡流通,整个社会都充满了这种"气势",势如破竹.比如,伟大诗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里流动的黄河长江水其实也是"气"的流动.那种河流从天上一泄的气势难道不是一股豪气冲破天地,无人能敌么?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被放逐到九天之外,一去不返,这种气势使得诗人超越了俗世的纷扰,邀游在天际,仿佛鲲鹏展翅一样,横绝远古,热情,潇洒,脱俗将豪放自由

4、尽情的流露.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恐怕只有唐朝才有.到了宋朝,尽管也有唐人之前豪放飘逸的审美精神,但是绝大部分还是悲壮,惆怅的衰落景象在很多宋词中隐隐约约.就像苏轼虽然也有"大江东去"这样的唐风但是更多的还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样的无奈和感慨,最后也是一声长叹,丰功伟绩也只是一枕梦幻而已.在"重文抑武"的国策下,"杨柳岸晓风残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诗句犹如碎玉滴落,更能准确地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慢慢诉说着诗人的哀愁与不尽思念,遮遮掩掩的倾诉.当时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

5、约派词人以人心里的感情和忧愁为主要创作灵感,给人一种女性化,保守化的感觉,他们对统治阶层的不信任以致更多的追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逃离现实生活,渴望隐居山林的逍遥自在.就如"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了.出自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就把一幅流光溢彩,落英缤纷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饮酒高歌呢.只一篇《腾王阁序》从华丽的词藻和飞阁流丹的建筑就可见富丽堂皇的唐代非同一般了.但是到了宋代,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对于兴趣和佛法宗教的追求

6、已经达到了一种空前的地步,审美已经有唐代的外在表现转变为注重要求内在修养,在宋代人们已经逐渐很注重心理情感,很看重人的修身养性,思考人感情的理性等.人们已经从内心意识上看重的是恬静和淡泊,在"空"和"静"的思想中思考生命的意义.正如某位学者说过:"如果说汉唐艺术以雄厚气势,壮阔意象与硕朴品格取胜的话,那么至宋明,大致代之以典雅,秀逸,静寂,柔丽与小型化,女性化的审美特性见长".宋人充分将"韵"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就如苏轼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貌似在说像唐代的繁荣昌盛景象总会想烟花一样,华丽,缤纷之后也会是宁静淡泊.宋唐

7、庚的《醉眠》:"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欧阳修也说过:"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这些都极力地将恬静和淡泊的"诗韵"表现出来,达到一个空前的韵境界,使得宋词在词风比唐诗有着显着的韵味.三,在唐代,作为"天朝上国"人们开放,自信,对于外来民族有容乃大,充满了强烈的建功进取精神.就连瘦弱的李贺也称自己是大丈夫,更多诗人将边疆的战争生活做为主要创作内容,形成了边塞派.在这些诗人的文学渲染下塑造出民族英雄,以实现诗人自己的保家卫国的伟大理想.杨炯"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从军行》)卢照邻的"刘生气不平,

8、抱剑欲专征",(《刘生》)陈子昂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送魏大从军》).这些诗句无一不体现出大丈夫的阳刚之气和金戈铁马的边塞战场生活痛快之情.但是在宋代不一样,由于重文轻武的风气,文人都对节节败退的战场失去信心,讲创作灵感中心放在个人情感方面.另外,还有宋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