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

ID:10923342

大小:15.95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7-09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1页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2页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3页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4页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0六安市寿春西路桥工程初步设计总说明30一、项目概况本项目路线起于景观大道,与景观大道十字平交,向东跨淠河,与淠河北路十字平交,路线全长1.033公里,总体线位遵循《六安市城市规划(2008-2030)》及六安市城市道路网专项规划。目前,淠河东岸的道路已修通,西岸的六安市景观大道也已建至寿春路附近,寿春路桥的建设迫在眉捷,寿春路桥建成后可形成环六安道路的完整体系,进而从交通功能上,确保环六安交通的完整性。同时,寿春路向西延伸接入G35济广高速,向东可与合肥西部组团快速对接,是六安市远景城市快速路结构“一环、四横、四纵

2、”图1-1项目地理位置图中的“一横”,也是连接六安市发展河西、河北片区的重要道路,是六安市重要的东西向出口道路。二、任务依据1、《六安市寿春西路桥两阶段设计中标通知书》;2、《六安市寿春西路桥工程两阶段设计》系列专题报告及评审批复意见。3、国家和交通运输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办法等。4、项目主管部门批准的有关文件等。三、执行规范、技术标准1、执行规范(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

3、规范》(JTGD63-2007);(4)《公路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5)《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99);(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7)《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B06-2007);(8)《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B06-01-2007);(9)《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10)《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B06-03-2007);(11)《公路基本

4、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机电设施概(预)算编制的规定》(公设技字[2000]285号);(12)《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JTG/TD60-01-2004);(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2、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设计荷载:城—A级;(3)设计车速:60km/h;(4)路线标准横断面:3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4m(分隔带)+22m(机动车道)+4m(分隔带)+4.5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45m;图3-1路线标准横断面图主桥标准横断面:6.0m(拉

5、索区)+3.0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0.5m(分隔带)+22m(机动车道)+0.5m(分隔带)+4.5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6.0m(拉索区)=50.0m;引桥标准横断面:3.0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0.5m(分隔带)+22m(机动车道)+0.5m(分隔带)+4.5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38m(5)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6)设计安全等级:I级;(7)设计洪水频率及水位:100年一遇,洪水位39.72m;30(8)通航条件:根据《安徽省III至IV

6、级航道技术等级表》(交通部、水利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交水发【1998】659号文批复),淠河通航区域为迎河集~淠河口段,桥位处淠河不属于该范围,不通航;(9)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基本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抗震设防措施等级按8度采用;(10)坐标及高程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系统,中央子午线116°30′。四、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六安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区域,寿春路桥桥位区大部分位于淠河河床,易受洪涝灾害影响。通过现场勘察,场地地形大多为现状

7、堤岸与河床,局部地段高差较大。实测地面高程31.30~43.24米,最大高差8.36米,桥位处地形如下:图4-1东岸寿春路图4-2东岸大堤图4-3桥位河面图4-4西岸滩地图4-5西岸堤顶道路图4-6东岸堤顶人行步道2、气象、水文六安市界于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40’之间,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各县区年总降水量1008.5-1545.7毫米,平均气温16.7-17.9℃,梅雨季节一般在6-7月间。全年日照1876

8、-2003.5小时,从分布规律看,具有北多南少,平原多山区少的特点。全区年平均气温14.6~15.6度,但年内季间气温变化较大。最热月七月份,月平均气温27.2-28.4度,极端最高气温达43.3;最冷月元月份,月平均气温1.4,多数年份最低气温为零下7~12。霜期年平均为211~228天。山区无霜期较短,海拔500米以上仅有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