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黄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的思考

推动黄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的思考

ID:10928882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推动黄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的思考_第1页
推动黄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的思考_第2页
推动黄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的思考_第3页
推动黄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的思考_第4页
推动黄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动黄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推动黄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的思考    1推动黄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的思考    1推动黄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的思考    1推动黄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的思考    1问题的提出   历史文化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植所在,体现着最自然、最淳朴的乡土生活,蕴含着宝贵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2016年,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2016年6月,在黄岩召开的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上,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强调,

2、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探索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实现“保护促利用、利用强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浙江黄岩,20多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散落在中西部山区。这其中既有被列为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的富山乡半山村和屿头乡布袋坑村,也有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的宁溪镇乌岩头村和北洋镇潮济村,还有作为同济大学“美丽乡村规划教学实践基地”和“中德乡村人居环境规划联合研究中心”落户村的屿头乡沙滩村。黄岩的这些古村落普遍是依托山水资源巧妙衍生的自然村落,它们承载着几百年来当地人民休养生息的历史文化,充分展示出符合

3、黄岩山水气候特点,并巧妙利用当地资源的民居特色和建筑形态,是浙江东南山区古民居的一个重要缩影。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古村落的历史遗存正面临销蚀,亟需保护和传承。如何把它们保护好、传承好,推动其活态再生,是当前迫切而现实的问题,更是義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黄岩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浙江黄岩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上做了许多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上级部门和当地人民的肯定,但也要看到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目前的现状距离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差距还较大。   保护意识薄弱   随

4、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和保护开发进度的推进,人们开始已转变观念认识到古村落的宝贵价值,但仍然有许多人特别是生活在其中的村民对古村落保护价值认知不足。一方面,在历史变迁中一些古村落的环境遭到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另一方面,对现代生活的追求让许多村民选择搬离、改造或重建传统建筑,导致古村落原有历史风貌和历史价值丧失。认识偏差导致保护意识薄弱是当前众多历史文化村落面临的共同困境,这突出的表现为古村落“空心化”现象严重。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一点在一些古村落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发展动力不足、古建筑废弃破损成为许多古村落眼下

5、的真实写照。   2.基础设施改建困难   众所周知,制约绝大多数古村落活态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现代生活标准难以匹配。诚然,规划者在保护和利用规划中对此已有考虑,但在实施中仍然会出现许多问题。如街道排水沟渠、消防水池系统等道路水利基础设施都会涉及,但是适应现代人的需要的基础设施——完善的给排水系统,现代的供电、卫生、消防、通讯,便利的交通工具和设施以及交流信息的空间等等在还是比较缺乏的。还有一点较为突出的是施工的技术问题,如在保证不对原来的建筑设计机理和空间结构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如何在古建筑中相对

6、杂乱的建筑空间和狭窄的过道空间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安全的改造方法。   2.资金短缺现象严重   自2016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着手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发展起,过去3年中央财政集中投入超过100亿元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每个村拨付300万元左右的补贴资金。浙江省从2016年起,每年启动43个重点历史文化村落和217个一般历史文化村落,其中给予重点村700万元、一般村300万元或30万元的资金补贴,目前各级投入资金已累计达30亿元。但要看到,公共财政补贴一般主要用于村落基础设施建

7、设,而村内古建筑的修缮、整体环境优化等工程资金缺口明显。同时要看到,重点村和一般村的资金投入差别相差很大,相比较重点村,一般村支持经费过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亟需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2.专门管理机构缺失   历史文化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各级政府占据着主导地位。综合来看,目前多数的历史文化村落实行的是纵向的专业管理部门与横向的地方政府部门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管理体制。这种俗称的“多头管理”模式,往往涉及建设、农林、环保、旅游、文化等多个部门或单位,优势是保护和利用过程中能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但缺点也很明显,

8、就是没有能为历史文化名村负主要责任的机构,容易出现不同部门依据不同法律法规,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利益相争严重的现象。纵观目前比较成功的案例会发现,正确引导开发商、地方政府和村民三方的“积极性”,平衡协调各方的利益诉求对于古村落保护开发非常重要。大量事实告诉我们,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各方利益的角逐成为影响历史文化村落持续发展的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