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采访在经济节目中的作用与应用

隐性采访在经济节目中的作用与应用

ID:10964816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隐性采访在经济节目中的作用与应用  _第1页
隐性采访在经济节目中的作用与应用  _第2页
隐性采访在经济节目中的作用与应用  _第3页
隐性采访在经济节目中的作用与应用  _第4页
资源描述:

《隐性采访在经济节目中的作用与应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隐性采访在经济节目中的作用与应用一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新的表现手法也日趋丰富。记者运用隐性采访方式可以采集到公开采访所采访不到的新闻事实。因此,近年来,通过隐性采访所获取的新闻逐渐增多,并且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1.隐性采访又叫暗访,是相对显性采访而言。《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隐性采访的定义是:“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这种方式运用得当,可以达到显性采访达不到的目的,获得第一手材料和较有价值的新闻。可以说,隐性采访是显性采访的重要补充形式。1998年11月在济南台《经济大观》栏目播出的《走近以旧换新》一片中,记者运用显性采访和隐生采访

2、相结合的方式,对以旧换新这一经济大潮中的商品促销手段进行了报道与剖析,使观众对这一新兴的促销方式有了一个根本的了解,并对一些不法商家的欺诈行为进行了鞭挞。其中,关于“以旧换新”消费者到底能得到多少实惠,记者就是采取了隐性采访的形式,先后去了三家商场,结果发现,标价签上仅仅注明零售价、以旧换新价,当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问及“如果没有旧家电是否也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时,营业员的回答是肯的,没有旧家电优惠150元,有旧家电的,旧家电折旧价为200元”。由此可见,消费者的旧家电折旧价格仅为50元,这与旧货市场同等商品的价格相去甚远。当记者再问到为何优惠价格不在标价签上清楚地注明时

3、,营业员的回答让人感到此类活动的不规范性:“你如果问的话,我会告诉你的”。记者:“我如果不问呢”?营业员:我也会给你说的,我们这儿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采访到这里,以旧换新中旧家电到底价估几何,消费者能得到多大的实惠,部分商家、厂家到底在玩什么花样,相信观众一定会明白的。试想,如果节目中只有通过显性采访,由营业平铺直叙地讲述以旧换新如何换,而没有隐性采访所获得的直接事实,报道就会流于一般的化。镜头里营业员信誓旦旦的保证,以旧换新的种种好处,尽力推销商品等一些鲜活的东西就不会出现,以旧换新到底换什么,就没有这么大的冲击力。2.隐性采访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一种认同

4、感。我们通常的采访方式是找当事人了解情况,然后由当事人加以陈述,一直倡导的视觉新闻、现场新闻,也基本是置身于一个比较固定的场景。而隐性采访,记者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去体验,参与一个较为完整的事件过程,易于把握,揭示出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展现其丰富性,避免了单把干巴巴的结果塞给观众。而记者隐去其记者身份,不仅能获得第一手的材料,更能使观众有一种认同感,从而拉近电视与受众的距离,使我们的节目更加生活化、故事化。97年《经济大观》曾做一期体验版,主题为:体验夜间消费,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记者分为几路以消费者的身份分别来到火车站、汽车站、24小时夜间售药药店、24小时营业

5、的各大商场、酒店等,看一看是否与自己承诺的相同,夜间搭的同一起始点、终点站价格是否与白天不同,线路是否一致,各条服务、家电维修等专线是否有人值班。通过一番明察暗访,记者获得了大量较有价值的新闻,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收视率一越成为全台的自办节目第一名。3.隐性采访是进行电视批评报道的重要手段批评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对违法行为和不良现象实施舆论监督。如果记者采用显性采访方式,亮明身份,说明采访意图,一般很难了解到事实真相。许多成功的批评报道都是用了隐性采访。今年入夏以来,北京某派出所不断接到居民报案:空调外机被窃。7月29日一夜之间安定门一小区内竟有六户空调外机不翼而飞。是谁偷

6、了空调外机?为何偷?偷了销往何处?这里的是是非非,依靠显性采访肯定无法弄清。于是,北京台记者装扮成买空调者,到旧货市场找线索,不仅弄清了是谁在偷销空调,而且还拍摄到了一些不法交易的珍贵镜头,并从中发现是某些旧货市场货源的无序管理让不法之徒的脏物有了可乘之机。从而给如何搞好市场管理敲响了警钟。4.隐性采访有利于记者转变采访作风市场经济大潮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社会的浮躁心理。记者的采访作用也逐步变得不那么深入了,跑衙门、翻旧报纸、找选题之风日长,这无异于自废武功。而隐性采访的日渐增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许多记者已改变采访作风,使其采访不断深入。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社会主

7、义市场经济制以来,我国新闻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一种必然。众所周知,隐性采访是在报道依靠显性采访无法获得新闻价值的情况下而采取的一种方式,靠坐小车、进宾馆、看材料、听汇报或搞有偿新闻完成隐性采访,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隐性采访要求记者必须有深入扎实的采访作用和献身新闻事业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的材料,才能抓到新鲜的鱼。1997年,经济部《经济焦点》栏目在3.15期间推出特别报道《聚焦3.15》分别从吃、穿、住、医疗纠纷、旅游、农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明察暗访,并对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投诉给予爆光,三位编导因此遭到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