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毒力因子1

沙门氏菌毒力因子1

ID:10977261

大小:22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9

沙门氏菌毒力因子1_第1页
沙门氏菌毒力因子1_第2页
沙门氏菌毒力因子1_第3页
沙门氏菌毒力因子1_第4页
沙门氏菌毒力因子1_第5页
资源描述:

《沙门氏菌毒力因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沙门氏菌毒力因子1.毒力质粒和毒力基因毒力质粒(Virulenceplasmdi,VP),又称毒力相关质粒(Virulencesociatedplasmid),自Jones等于1982年在鼠伤寒抄门氏菌中首先发现60×106Da的毒力质粒以来,在都柏林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苗中都发现了类似的质粒。Barrow等对鸡沙门氏菌及雏鸡白痢沙门氏菌中的质粒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两者均含有大小约85kb的大质粒,这些质粒影响到细菌的侵袭力及其对雏鸡的病死率。对于大多数沙门氏菌菌株,一般都采

2、用几种常规方法提取质粒:如碱变性法、SDS一盐沉法、Friton--100裂解法、垂直板电泳一步法及蔗糖裂解法等。其中以碱变性法常用。抽取的质粒DNA在适当的缓冲液中电泳或琼脂凝胶电泳,再经溴乙锭染色,在紫外光下可见不同分子量的质粒分离成不同条带,并与已知标准分子量的质粒相比较,测定质粒的分子量分离质粒DNA可暂时保存在宿主菌株中,以便大量时增殖,而且易于用同样的方法抽提出来,以便进一步鉴定。使用标记的单股质粒DNA作为探针,通过DNA—DNA杂交试验,可证实不同分子量的质粒间的同源性,可以证实特

3、定基因的分布。目前所做的基因,它编码是抗生素抗药性的差异。菌株的质粒分析反映几种不同血清型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可揭示出其血清型所带的质粒是否一致,表明临床学上的致病性,对人和肉角动物具胄流行病学重要性的沙门氏茵都携带了同种质粒,其分子量在3OMDa~6OMDa之间,包括鼠伤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1)致病性质粒研究Jones等对已知具有粘附和侵袭能力的6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了质粒DNA检测。证明它们

4、都带有分子量大约60MDa的质粒,命名为CR8500的60MDa质粒为PCF8O1。通过噬菌体转导将Tn1O插入PCF8O1上得到质粒PCF810的菌株CR8510。CR8510经溴化乙锭和新霉素处理,得质粒消除株CR8100和CR583。从CR-8500衍生的三株菌生化特性和对特异性噬菌体敏感性上与亲代相同。将这些细菌进行HeLa细胞粘附、侵袭作用的研究比较,发现60MDa质粒消除株附着作用明显降低。侵袭作用丧失说明该质粒粘附于控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粘附、侵袭能力上有重要作用。(2)耐药性质粒研究

5、王静莉报道:在上海流行期间收集45株鼠伤寒沙门氏菌流行株中,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链霉豢.氧嚷嗪青霉素和复方SMZ-TMP的耐药者占73.3%,对5种或5种以上的抗菌物耐药者占93.7%,而同期从带菌者中分离的9株鼠伤寒沙门氏菌非流行株中,仅1株为多重耐药株。接合转移和转化实验表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由耐药(R)质粒所介导,25%R质粒可将其耐药性转给大肠杆菌K12,转移频率为IO-4一10-6。接合转移不仅能获得用选择药物的抗性,同时还获得供体所具有的其它抗性。Farrar指出,

6、在细菌性感染中,由于R质粒的结合作用,造成传播扩散往往是流行的质粒,而不是流行的细菌。国外资料表明,伤寒杆菌的耐药性除少数可由IncFII、IncHI2、IncI1、IncB和IncN群质粒携带外,大多数是由120MD的IncHI1群及R质粒所介导。1985年以来,国内一些地区先后发生了伤寒流行。如贵州安顺1985-1986年分离的耐药伤寒杆菌90%携带l条100MD的大质粒。又如湖北仙桃1986年分离的耐药株携带96.47MD的大质粒。再如江苏苏州1987-1988年分离的耐药株都有l条98.6

7、MD大质粒。我国由南列北的耐药性伤寒流行,都由一条100MD左右的质粒所介导质粒控制的抗药性的抗性机理可归纳为下述三种情况a.质粒编码的基因生酶,这些酶作用于抗生素而使之失活。例如,β~内酰胺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链霉素腺苷转移酶,卡那霉素磷酸转移酶分别作用于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及卡那霉素使之失话。b.质粒上编码基因的作用,改变了药物作用的靶子。这样阻断了药物与作用的靶子结合而使细菌呈抗性。c.质粒控制的磺胺类药物或TMP的抗性,是由于质粒缩码具有正常功能,但对磺胺不敏感的二氢叶酸盐合成酶的结果

8、。鼠伤寒沙门菌引起小鼠的致死性感染时,需要多种毒力基因,这些基因除少数存在于质粒外,大多数都存在于染色体上,称为沙门菌毒力岛(SPI)。SPl至少由60个基因组成,包括5个毒力岛:SPI~1、SPI~2、SPI~3、SPI一4和SPI一5。各岛的各种毒力基因,都受调节基因(如dam基因和phoP/phoQ基因)的调节,如将这些调节基因删除,可使细菌的毒力大大降低。毒力岛是指编码细菌毒力基因簇的分子质量比较大染色体DNA片段,其特点是两侧一般具有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通常位于细菌染色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