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ID:10990098

大小:354.32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8-07-09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_第1页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_第2页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_第3页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_第4页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2016学年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二、教材分析: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

2、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单元简析:(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

3、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三、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

4、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四、教学目标: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

5、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五、基本措施: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

6、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内容课时12.25--3.1开学教育1课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课时23.4---3.8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课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课时33.11-3.15造一艘小船1课时浮力1课时43.18-3.22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课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

7、浮1课时53.25-3.29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1课时热起来了1课时64.1---4.5给冷水加热1课时液体的热胀冷缩1课时74.8—4.12空气的热胀冷缩1课时金属热胀冷缩吗1课时84.15-4.19热是怎样传递的1课时传热比赛1课时94.22-4.26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1课时时间在流逝1课时104.29—5.3太阳钟1课时用水测量时间1课时115.6—5.10我的水钟1课时机械摆钟1课时125.13-5.17摆的研究1课时做一个钟摆1课时135.20-5.24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1课时昼夜交替现象1课时145.27-5.31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

8、的历史1课时证明地球在自转1课时156.3---6.7谁先迎来黎明1课时北极星“不动”的秘密1课时166.10-6.14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