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骨康方”治疗骨质疏松伴骨质增生临床探究

中药“骨康方”治疗骨质疏松伴骨质增生临床探究

ID:11018457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中药“骨康方”治疗骨质疏松伴骨质增生临床探究_第1页
中药“骨康方”治疗骨质疏松伴骨质增生临床探究_第2页
中药“骨康方”治疗骨质疏松伴骨质增生临床探究_第3页
中药“骨康方”治疗骨质疏松伴骨质增生临床探究_第4页
中药“骨康方”治疗骨质疏松伴骨质增生临床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骨康方”治疗骨质疏松伴骨质增生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骨康方”治疗骨质疏松伴骨质增生临床探究[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骨康方”对骨质疏松伴膝关节骨质增生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骨康方”治疗骨质疏松伴骨质增生168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改善情况、骨密度、血常规、肝肾功能、副作用等方面变化。结果:患者在3个月、半年、1年后骨关节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20%,87.19%,92.61%。骨密度1年后复查平均提高1.94%,有效率为85.12%。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中药“骨康方”治疗骨质疏松伴骨质增生疗效好、安全且耐受性好。[关键词]中药“骨康方”;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疗效观察[

2、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085-02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Pommer在1885年提出的。随着人们对骨质疏松症认识的不断深化,最新的骨质疏松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降低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一种骨骼疾病。骨密度和骨质量共同决定了骨强度的高低。7骨质增生症又称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骨关节退行性变等。目前一般称为骨性关节炎(osteoarthfitis,OA)。此病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和丢失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炎性疾病。

3、现代医学认为这是不同的两种疾病,有不同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中医根据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论治,发现这两种疾病常有共同的病因病机,且常发生在同一患者,运用中医“异病同治”、“整体观念”的治则,常能取得良效。我们运用中药“骨康方”治疗168例骨质疏松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门诊的资料完整的共168例患者被纳入此次小结范围,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64岁。其中男性63例;女性105例。骨质疏松的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骨密度T值≤

4、-2.5SD。骨关节炎的诊断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膝骨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参考Swanson骨关节炎x线分级(表1)中医辨证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和郑筱萸的方法。168例骨关节炎患者,共203膝。其中Ⅰ级:22膝;Ⅱ级:59膝;Ⅲ级:89膝;Ⅳ级:33膝。1.2纳入标准7凡测得骨密度T值≤-2.5SD。包括腰椎(Total)正位(L1-L4);髋部(Total);股骨颈,其中任一部位达到此标准就定义为骨质疏松。同时又有符合骨关节炎的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未明显异常者纳入本小结范围。1.3排除标准①肾上腺皮质类疾病

5、、甲旁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类风关、强直性脊柱炎、恶性肿瘤、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胃肠吸收障碍等疾病。②长期(�半年)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类固醇类药、肝素、抗癫痫药、雌激素、利尿剂等。③长期卧床(�1年)的患者。④不能正确表述病情及精神病患者。1.4治疗方法采用我科自拟的“骨康方”加减。基本方组成为仙灵脾12g,熟地12g,鹿角胶9g,锁阳9g,杜仲12g,女贞子12g,黄芪12,泽泻9g,丹参12g,红花9g等。1.5测量仪器和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DiscoveryA型双能x线测定仪检测患者的正位腰椎(Total)(L

6、1-L4)、髋部(Total)、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检测时按要求正确输入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相关数据。按要求体位进行检测,由经过专门培训合格的同一人员操作。每天检查前均行仪器性能质控检测。统计各部位的T值。x线阅片由一专职高年资放射科医师担任。1.6疗效评定标准7治疗3个月、半年、1年进行膝关节炎疗效评估。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有关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标准。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肿胀、疼痛减轻,活动功能好转;未愈:关节疼痛及肿胀

7、无变化。1年后骨密度复查。升高:骨密度升高�2%;无变化:骨密度升高±2%;下降:骨密度降低�2%。2、结果2.1治疗3个月、半年、1年后203膝关节疗效详见表2。治愈和好转均为有效。从表中可看到治疗3个月、半年、1年后有效率分别为86.20%,87.19%,92.61%。2.2治疗1年后骨密度平均增加1.94%。升高96例;无变化47例;下降25例。骨密度升高加无变化为有效,有效率为85.12%。2.3治疗1年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3、讨论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都会引起疼痛,引起疼痛往往是多因性、多源性的。骨质疏松7

8、疼痛的原因:①破骨细胞溶骨:常在下半夜或凌晨时发生,骨丢失越快,骨痛越明显。②机械应力造成骨微结构破坏(微骨折):主要是腰背痛,其与活动程度及负重关系明显。③骨骼变形(骨折)所致的肌肉痛:与体位关系密切,如翻身痛和起坐痛。④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疼痛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