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ID:11026930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_第1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_第2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_第3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推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数学教育要适应21世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主要以数学教学为例,从创设观察情境、想象情境、求异情境和延伸、拓广情境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的几种教学途径。中国9/vie  【关键词】创造思维;创新能力  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就已经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

2、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但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呢?以数学的教学为例,学习的方式不能表现为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活动,它应当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与他人的交流为主要活动形式。包括思考、交流、推理、计算、表达、抽象、推广等活动,即教师针对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探究意义的项目命题,让学生借助于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以独立式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观察情境  心理学认为,认识事物一般从观察开始。中学数学教学中图形的识别、规律的发现、以及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抽象能力和运算能力等都离不开观察。因此,创设观察情境,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案例1:在教学指数函数概念中,设计如下情境: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纸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折纸,要求观察纸片发生的变化(①纸片变小;②纸片变厚……)假设原来的基本量为1,则折纸次数与变化量的关系如何?(①纸片面积y与次数x的关系:;②纸片厚度与次数关系:y=2)进一步观察这两个函数的共同特征,(自变量x出现在指数位置上且底数是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常数)比较这两个函数的不同点(底数不同),以此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  这样的教材处理,可使学生亲历定义被概括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强化了学生内心的数学体验

4、,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渐敏锐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创设想象情境  想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情感、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活动的设计师,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案例2:球的体积一课,有如下的教学情境设计:  发散性情境:你能求出钢球、乒乓球、足球的体积吗?(①将球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可测出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即为球的体积;②将空气球充满水,水的体积即为球的体积……)  观察性情境:我们做个实验,将直径为R的球装满水,再将水倒入底半径和高均为R的圆柱容器内,观察水面位置

5、,在高的几分之几处?(大致在高的处,,由此猜测,。)  想象性情境:如果要计算体积的球很大,比如地球看成球,能用上面的方法计算吗?正如我们看到的,地球上的操场,湖泊均为一块块“平面”区域,想象地球表面被分成很多“平面”区域以其为底面,以球心为顶点,可得到很多很多的小锥体,这些小锥体的体积之和,就近似的等于地球体积,能否算出这个体积呢?(……R(……))  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潜在功能,让学生在观察想象的情境中,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和化归思维能力,也使学生逐渐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能力。  三、创设求异情境  积极的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求异思维就是不墨守

6、成规、寻求变异、伸展扩散、创新立异的一种思维倾向和思维活动。显然求异思维的最终目的是标新立异,也即出现了创新。发展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求异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案例3:把一段半径为R的圆木锯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木料,怎样锯法才能使横截面的面积最大?  课本对本例题提供了利用三角函数法求解,主要目的是渗透设角引参的思维方法。如果在教学中生硬地讲解,学生虽然接受,但总觉得方法来得不自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不到知识建构的目的。事实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感到自然的思维是设矩形的长、宽分别为x、y则。求S=xy的最大值

7、。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到此思路受阻,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把握时机,鼓励他们探索创新不难获得了S=xy消元后的二次函数法。略解:  因为,所以S=xy=x因为x>0,所以当即时,,此时,即矩形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于是学生有了成就感,教师再鼓励学生求异,提出问题:能否找到一个与x、y都有关系的变量,利用已知条件将x、y用该变量表示呢?于是发现设对角线与一条边的夹角为,则x=2Rcos,y=2Rsin,从而获得了三角函数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