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机制研究论文

风险投资机制研究论文

ID:11068906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风险投资机制研究论文_第1页
风险投资机制研究论文_第2页
风险投资机制研究论文_第3页
风险投资机制研究论文_第4页
风险投资机制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风险投资机制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风险投资机制研究论文..本文探讨了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事业涉及的几个观念问题。认为促使风险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业需要制度和环境的配合;发展风险投资应定位于支持有商业前景的高新技术;对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思想应有别于拟组建的产业投资基金。近两年来,风险投资的问题开始得到重视,但目前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政府部门,都存在着一些风险投资的模糊认识和偏差,需要加以澄清。一、风险资本并不必然支持创新创业活动在“风险投资”一词的翻译上,目前仍存在着歧异。有人认为,将英文“venturecapital”译为“风险投资”准确地概括了其“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还有人认为,将之译作“创业投资”更符合

2、“venturecapital”的原意。如果过于强调其风险属性..,则容易误导公众对这类投资活动的认识,使风险投资偏离“创业”的特点。从风险投资的发源地美国的情况来看,风险投资的兴起主要是由三个因素造成的:一是二战以后军事和空间科技的高度发展促进了整个高科技工业的发展,从而为风险投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二是美国历来具有崇尚企业家精神的文化传统,政府又在政策上给予创新企业以很大支持;三是人均拥有的金融资产数额很大,客观上造成了富裕者拿出一部分资产进行运作以获得高额收入的需求和可能性。在某种意义上,美国的风险投资是在银行存款利率不高,股市又已发育成熟,很难通过操纵市场牟取暴利

3、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在笔者看来,我们大可不必为一个英文单词的翻译而纠缠不休。因为无论是“风险投资”也好、“创业投资”也好,都改变不了它逐高利而动的本质,风险投资的要义就在于投资者主动承担高风险以换取高额回报。至于这种资本进入哪个领域去驾驭高风险,则取决于整个市场环境和制度背景,并不会因为取了个“创业投资”的名字就去主动支持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创新活动。从70年代起,日本曾有一些大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陆续设立了一批专事风险投资业务的公司,但是由于文化传统、管理习惯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这些风险投资公司并没有将重点放在风险投资活动上,据称有50%的资金被用于传统的

4、贷款业务。在泡沫经济时期,这些公司大多掉入了房地产投资的陷阱。泡沫经济崩溃后,严重的坏帐和呆帐已经威胁到其自身的生存。在1992-1995年期间,由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的中国投资基金增长十分迅速。至1998年,这类基金的资本总额达到了将近40亿美元。但是,这些西方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结果却使投资者大失所望。有关人士对这些基金的运作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只有8.1%的资金投向了技术产业,而有65%的资金则投入了现存企业的扩张阶段。也就是说,即便是在国外有着丰富风险投资经验的投资管理人,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中也没有向创业项目或创业企业提供资本支持。90年代中期欧洲的风险资本仅有不

5、足1/4投入技术创新领域,而同期美国的投资比重高达近70%。这里的差距,并不是由于资本名称的不同造成,而是投资环境不同所致。除了环境因素外,制度和政策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风险投资活动的发展。例如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中,受政府控制的美国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大多归于失败,不仅没有将资金用于支持创新者创业,反而因管理不善造成亏损,最终不得不倒闭。1969年,美国政府将资本增值税税率由25%增至35%,1976年则进一步提高至49.5%。同时政府还调整了股票期权的税收政策,企业职工行使期权购买股票之后就必须纳税,而不像以前当这些股票被出售时才缴税。这些举措使美国的风险投资业陷入近10

6、年的低潮。而政府在1978年将资本增值税率削减至28%以后,次年的风险资本就扩大了10倍。1981年美国国会将该税率继续降低至20%,并恢复了以前对股票期权的征税办法,当年风险投资基金的承诺金额便实现了翻番。上述事例证明,作为一种市场导向很强的商业性活动,风险投资者绝不会自动去支持创新创业活动,除非这种活动有着很高的预期收益率。而发达国家风险资本对高科技企业的支持,也是以这类企业具有极大的增长机会和市场潜力为前提的。由此看来,引导资金投向创新活动的核心和关键并不在于筹集风险资本和设立风险投资公司,而在于构建一套有利于技术创新、小企业创业和建立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的制度基础,有利

7、于创新型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以及通过增加创新技术的商业收益(如补贴、税收减免、政府采购等)来实现引导的间接调控体系。二、发展风险投资应定位于支持有商业前景的高新技术而不是某几个产业目前存在的一个观念上的谬误之处,就是将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政策混为一谈。随着技术创新政策逐步异化为产业政策,政府以创新为目标而大力推动的风险投资事业就很容易被局限于少数产业。显然,以商业利益为根本动力的风险投资活动在这种限制下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尽管技术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存在联系,但这两类政策还是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