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ID:11076770

大小:6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9

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_第1页
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_第2页
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_第3页
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_第4页
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_第5页
资源描述:

《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答: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溶解(或溶蚀)作用;2)成岩收缩作用;3)构造应力作用。2、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标志?答: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可以划分为同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晚成岩阶段和表生成岩阶段。(1)同生成岩阶段的主要标志有:①岩石(沉积物)疏松,原生孔隙发育;②海绿石主要形成于本阶段;③鲕绿泥石的形成;④同生结核的形成。⑤沿层理分布的微晶及斑块状泥晶菱铁矿;⑥分布于粒间及粒表的泥晶碳酸盐,有时呈纤维状及微粒状方解石;⑦有时有新月形及重力胶结;⑧在碱性水介质(盐湖盆

2、地)中析出的自生矿物有粉末状和草莓状黄铁矿、他形粒状方沸石、基底式胶结或斑块状的石膏、钙芒硝,可见石英等硅酸盐矿物的溶蚀现象等。(2)早成岩阶段可分为A、B两期,下面分别对A期和B期进行阐述。1)早成岩A期的主要标志有:①古温度范围为古常温小于65℃。②有机质未成熟,其镜质组反射率Ro小于0.35%,最大热降解峰温Tmax小于430℃,孢粉颜色为淡黄色,热变指数TAI小于2.0。③岩石弱固结—半固结,原生粒间孔发育。④淡水—半咸水水介质的泥岩中富含蒙皂石层占70%以上的伊利石/蒙皂石(I/S)无序混层粘土矿物(有序度R=0),统称蒙皂石带;碱性水介质(

3、含煤地层)的砂岩中自生矿物不发育,局部见少量方解石或菱铁矿,颗粒周围还可见少量绿泥石薄膜;碱性水介质的自生矿物有粒状方沸石、泥晶碳酸盐,无石英次生加大。古温度低于42℃是石膏及钙芒硝析出,本期末,泥晶含铁方解石和含铁白云石析出;泥岩中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I—C)组合和伊利石—绿泥石—伊利石/蒙皂石混层(I-C-I/S)组合为主,伊利石/蒙皂石(I/S)混层为有序混层,也有无序混层,少见蒙皂石,砂岩中可见高岭石。⑤砂岩中一般未见石英加大,长石溶解较少,可见早期碳酸盐胶结(呈纤维状、栉壳状、微粒状)及绿泥石环边,粘土矿物可见蒙皂石、无序混层矿物及少量

4、自生高岭石。在碱性水介质中可见石英、长石溶蚀现象。2)早成岩B期的主要标志有:①古温度范围为大于65℃~85℃。②有机质未成熟,镜质组反射率Ro为0.35%~0.5%,最大热解峰温Tmax为43℃~435℃,孢粉颜色为深黄色,热变指数TAI为2.0~2.5。③在淡水—半咸水水介质中,由于压实作用及碳酸盐类等矿物的胶结作用,岩石由半固结到固结,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并可见少量此生孔隙;在酸性水介质(含煤地层)中,由于缺乏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压实强,颗粒可呈点—线状接触,压实作用使原生孔隙明显减少;碱性水介质中颗粒间以点接触为主,部分线接触,此生孔隙发育,

5、形成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共存的局面。④淡水—半咸水水介质的泥岩中蒙皂石明显向伊利石/蒙皂石(I/S)混层粘土矿物转化,蒙皂石层占70%~50%,属无序混层(有序度R=0),称无序混层带;酸性水介质(含煤地层)的砂岩中胶结物少,局部可有少量早期方解石,粘土矿物以伊利石/蒙皂石(I/S)无序混层为主,还可有少量绿泥石和伊利石,在富火山碎屑的岩石中可见蒙皂石;碱性水介质的泥岩中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I—C)组合和伊利石/蒙皂石混层(I—C—I/S)组合为主,少见高岭石或蒙皂石,伊利石/蒙皂石(I/S)混层为有序混层(蒙皂石可占20%~25%)。⑤淡水—半咸

6、水水介质的砂岩中可见Ⅰ级石英次生加大,加大边窄或有自形晶面,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石英小雏晶,呈零星或相连成不完整晶面,书页状自生高岭石较普遍,有的砂岩受火山碎屑颗粒的影响,仍可见蒙皂石;酸性水介质(含煤地层)在早成岩阶段B期末出现早期石英加大,有的具有明显加大边,使颗粒在单偏光下观察呈线状接触,自生高岭石也相当发育,还可见少量粒内溶孔及铸模孔;碱性水介质的自生矿物有亮晶方解石、白云石、含铁方解石、含铁白云石和泥晶铁白云石、孔隙式胶结的硬石膏和钙芒硝,石英次生加大属Ⅰ级,加大边窄且不连续,偶见自形晶面,部分长石次生加大,可见长石、碳酸盐和方沸石溶蚀。⑥在

7、淡水—半咸水水介质中,有的砂岩基质中有云雾状燧石。⑦在淡水和酸性水介质中可见一些矿物交代和转化现象。(3)中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同样可分为A、B两期。1)中成岩A期①古温度范围为85℃~140℃。②有机质低成熟—成熟,镜质体反射率Ro大于0.5%~1.3%,最大热解峰温Tmax为435℃~460℃,孢粉颜色为橘黄—棕色,热变指数TAI为2.5~3.7。③淡水—半咸水水介质中,泥岩中的伊利石/蒙皂石(I/S)混层粘土矿物,蒙皂石层占15%~50%,其中蒙皂石层占35%~50%时属部分有序混层(R=0/R=1),蒙皂石层占15%~35%时属有序混层(R=1

8、)。在某些有火成岩侵入的地层中或富含火山碎屑物质的岩石中,蒙皂石和伊利石/蒙皂石(I/S)混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