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名老中医堂著名中医专家徐振盛教授谈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

你好名老中医堂著名中医专家徐振盛教授谈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

ID:11089259

大小:3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你好名老中医堂著名中医专家徐振盛教授谈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_第1页
你好名老中医堂著名中医专家徐振盛教授谈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_第2页
你好名老中医堂著名中医专家徐振盛教授谈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_第3页
你好名老中医堂著名中医专家徐振盛教授谈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_第4页
你好名老中医堂著名中医专家徐振盛教授谈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你好名老中医堂著名中医专家徐振盛教授谈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你好名老中医堂著名中医专家徐振盛教授谈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  “徐老,我是不是得了癌症了,某某医院的某专家说我的病是癌症前期,治不好了,只能定期检查”  近几年由于大环境的恶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是几乎每个到你好名老中医堂就诊的患者刚到时就会和徐振盛教授这样诉说自己的病情,言语中难以掩饰自己对疾病的恐惧和无奈。  萎缩性胃炎到底能否治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是现代医学的病理诊断名称。由于国内纤维胃镜的普遍应用,本病的病理诊断有所增多。其临床表现,是以胃脘痞满胀痛,病程迁延日久,缠绵难愈,形体消瘦等全身症

2、状为主的疾病,属于中医学中“胃痞”和“胃脘痛”的范畴。  萎缩性胃炎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胃之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均减少,甚至完全无游离酸,其机理与中医胃阴不足,津液缺乏相通。先贤唐容川说:“胃燥不能食,食少不能化,譬如釜中无水,不能熟物也。”故胃阴不足乃是本病之根本所在。然临床中,由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寒,肝郁气滞,血瘀络滞,湿热阻滞者亦不少见,故要全面分析,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较好疗效。著名中医专家、北京北医三院上地门诊部(你好名老中医堂)特约出诊专家徐振盛教授,以他从医60年的丰富经验,结合8个病例来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方法的谈话内容:胃阴不足型宜益胃养

3、阴法:胃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水谷之海。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而胃气的强弱又与胃阴密切相关,当胃阴充足,胃才能得以顺降,能化生水谷,并游溢精气输津液。若胃阴不足,临床上可见纳呆不化,胃脘痞满,嘈杂不舒,如烧灼感;饥饿而不欲食,食则胃脘胀满,甚则作痛;津不上承则口干舌燥,液不下施则大便燥结;阴虚内热则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弦细或弦数。治疗上以益胃养阴为主。处方:生地、当归、北沙参、麦冬、白芍、石斛、香橼皮、枳实、决明子、甘草、枸杞子、川楝子、生山楂、乌梅。  例一:姚×,女,55岁,军人。胃脘疼痛反复发作已三年,呈针刺样,时为隐痛,食后胀满作痛,平

4、素腹胀,伴泛酸、烧心、嗳气,口干喜热饮,大便时干,先后三次做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肝胃阴虚,治宜养阴疏肝益胃。处方:生地、当归、北沙参、麦冬、石斛、白芍、香附、黄连、元胡粉(冲服)、枸杞子、川楝子、陈皮、吴茱萸、焦三仙。以次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治疗,两月后症状明显减轻。  中气不足型宜补中益气法:萎缩性胃炎发病之初,胃虚脾弱者不多,至中后期,随着病情之发展,常出现胃病及脾,阴损及阳,中气不足之证。临床上见胃脘痞满,食纳不佳,进食后饱胀不适,嗳气,身倦乏力,大便溏薄或质软不成形,形体消瘦或伴有轻度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

5、力或沉弱。治疗上以补中益气为主。处方: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炒白术、茯苓、柴胡、升麻、陈皮、生苡仁、白芍、广木香、元胡粉(冲服)、生姜、大枣(切)。  例二:徐××,女,45岁,干部。素有胃下垂病史二十余年,现脘腹胀满,纳呆不欲食,嗳气频作,肠鸣,食后脘腹堵塞,每日进食二三两,身倦乏力,大便干,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沉细弱。胃镜检查为萎缩性胃炎。此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治宜益气升提,和胃健脾,理气消胀。处方:黄芪、当归、云苓、炒白术、党参、炙甘草、鸡内金、陈皮、升麻、柴胡、炒枳壳、广木香、焦三仙。后因大便干,加入决明子、炒莱菔子、焦槟榔、川军等。服药后痞满脘痛消

6、失,肠鸣大减,食纳增加,二便正常,自觉很好。  脾胃虚寒型宜温阳散寒法:萎缩性胃炎患者,初起以阴虚为多,中期渐出现气虚者,若日久失治,则运化无力,气血两亏,导致阳虚,临床上见脘腹痞满时痛,喜暖喜按,按之痛减,纳少,面色无华,形体消瘦,便溏或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若甚者又可兼有腰膝酸软、眩晕、健忘、畏寒怕冷等肾阳虚症状。这一类病人的胃镜检查,多为重度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多呈重度萎缩的改变。治疗上以温阳散寒法为主。处方:黄芪、党参、白芍、炙甘草、熟附子、肉桂末(分冲)、乌药、干姜、炒白术、陈皮、焦山楂、乌梅、大枣(切)。  例三:刘××,男,41岁,干部。胃脘疼

7、痛七年余,平卧时轻,站立后加重,形体消瘦,纳差,身倦乏力,脘腹喜暖喜按,大便溏薄不成形,舌淡,苔薄白,脉沉迟。胃镜检查及病理报告,均证实为萎缩性胃炎及幽门管小弯侧糜烂。诊为脾胃虚寒,治以温阳散寒。处方: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白芍、元胡、良姜、香附、炙甘草、肉桂粉(冲服)、乌药、生姜、大枣(切)。服此方后症状大减,继以温中散寒的方药巩固之,病情明显好转。  肝郁气滞型宜疏肝理气法:胃为传化之府,以通降为顺。然其通降之性又需肝气的正常疏泄条达才能完成,若肝气郁滞,横逆犯胃,则造成气机壅滞,形成气滞、食积、湿阻、火郁、血瘀等诸症,临床上常见到脘腹胁胀,遇怒则甚,头晕

8、目眩,口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