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设特色城市风貌

探讨建设特色城市风貌

ID:11108879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0

探讨建设特色城市风貌_第1页
探讨建设特色城市风貌_第2页
探讨建设特色城市风貌_第3页
探讨建设特色城市风貌_第4页
探讨建设特色城市风貌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建设特色城市风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建设特色城市风貌1概述城市风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气质、底蕴、格局特点的外在展现和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面对新世纪,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和发展进程中,更应注重其风貌和形象的研究与塑造,从而焕发出新的更加耀眼的光彩。2城市风貌特色建设的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由于前几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对城市设计、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更是刚刚起步,使得不少地方城市建设工作走入误区,片面地认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造成不少城市“千城一面”,失去了自己应有

2、的特色。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对城市环境、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成为我国规划界、建筑界讨论的试点课题。但一座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它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这就要求首先要在规划上就注重对城市风貌的研究,把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本文结合**市中心城区的具体情况,来谈一下城市风貌特色建设。3中心城区城市风貌特色建设的内容和影响因素3.1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应注重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的开发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物质形态构成是历史文化的限定、沉

3、淀与结晶。一定地域、一定时期、一定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经济水平、轶闻趣事等形成了各有区别的城市形态与地方风貌特色。我国是拥有五十多个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习俗的不同,形成了江南水乡,北国风光等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既不能割断传统文脉,也不能不加取舍地全盘继承。取舍什么?如何保持、建设自己的特色?这是摆在我们城市规划工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市张店区位于**省中部,东临齐国故都,南接聊斋故里,属**半岛对外开放区、环渤海经济发展带、半岛城市群,是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市的中心城区,

4、全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技和流通中心。张店属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蔓延地带,历史源远流长。战国时燕将乐毅分封于此,建立“昌国”。金末元初,又以“黄桑店”闻名海外,有“商贾云集,日进万金”之说,是元、明、清三代重镇。1955年4月,张店区正式成立,为**市辖区之一。在**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调查、分析,提出了开发**市中心城区历史、人文景观的两个规划构想。3.1.1保护现有文物古迹,逐步恢复历史人文景观**市张店区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中心城区平畴沃野,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出众多的

5、名人,并留下许多名胜古迹,且极具特色和魅力。黑铁山起义中的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马耀南等著名人士均是本地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文佳作《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居住于中心城区的南部——淄川区;此外,在张店城区周围这片土地上还造就了一大批英明卓著的人物,他们是春秋战国时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田穰苴、田单,还有著名的科学家贾思勰,文学家左思、王士祯、赵执信,政治家管仲、鲍叔牙、晏婴、房玄龄,医学家淳于意。在中心城区周围有建于西周的齐国故城和战国齐长城遗址、明清时的蒲松龄故居、北魏西天寺石佛造像、战国田齐王陵、新石器时代桐林遗址、后李遗址、董禇遗址、大蓬科遗

6、址和浮山驿遗址、北齐寨里窑址、明清颜文姜祠、春秋战国临淄墓群,均保留完好。规划根据不同性质的古迹划定不同的保护范围,逐步开发利用这些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做到继承中求发展,在开发中继承、更新、提高传统文化的活力。3.1.2优美的轶事传说,多民族交汇的传统,给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素材**市流传着不少优美的民间传说,且不少与地方文物古迹景点相融合,如“孟姜女”、“牛郎织女”、“颜文姜”、“炉姑”、“高柴女”、“鲁山”等。虽然他们不在中心城区内,但是对张店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传说有的催人向上,有的是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还有的是民族爱国教育的典例

7、。发掘利用这些积极向上的民间轶事传说,为丰富城市景点建设提供不少文化内涵。中心城区是个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地方,历代战争、人员的迁徙,形成满、汉、回交融的局面。兄弟民族同在一个城市生活,居住上相对集中,各自保留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这为我们进行城市规划提供了不少值得挖掘和借鉴的东西。3.2城市风貌特色建设与自然相融合在中国文化里,人和自然是处在一种十分亲密和谐的关系中,人离不开自然界的抚育,自然界也离不开人的开发,所谓“天人合一”思想,就是指人与自然的融合,人们从利用原始的自然条件开始,开发、改造、发展12全文查看了自然条件,使之为城市生产生活服务

8、。如一些古代江南小城镇建设,应该讲是这方面的典范。中心城区南有鲁山,北临黄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和东北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