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诗歌散文《江南》解说词

电视诗歌散文《江南》解说词

ID:11244158

大小:224.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7-10

电视诗歌散文《江南》解说词_第1页
电视诗歌散文《江南》解说词_第2页
电视诗歌散文《江南》解说词_第3页
电视诗歌散文《江南》解说词_第4页
电视诗歌散文《江南》解说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视诗歌散文《江南》解说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大型记录片《江南》解说词1在水一方——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同里·乌镇1水源木本——徽州文化,徽派建筑三绝——民居·祠堂·牌坊。6人景壶天——苏州小巷·苏州园林·苏州城11莲叶田田——西湖故事16烟雨青山——黄山·九华山·黄梅戏·湖笔·宣纸·徽墨·歙砚·西递村20民间故事——吴歌·东阳木雕·苏绣25吴歌越调——书场·评弹·昆曲·越剧30青梅煮酒——书法与绘画·唐寅与郑板桥·扬州八怪34浆声灯影——秦淮河·夫子庙·贡院·淮扬菜39朝花夕拾——龙井茶·老绍兴·乌蓬船·天一阁44大型记录片《江南》解说词一缕清风,一片悠云,一份随意,感受梦里水乡的风姿绰绰;一杯香茗

2、,一窗碎月,一份闲心,细读江南文化的古韵悠悠一部展示中华区域文化的开篇之作,诗人杨晓民与众名家精心打造的文化艺术精品,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长卷,令人心动的电视文化苦旅。江南,一个让人心旌摇曳的历史文化盆景。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文明悠远,是中国最具特质与魅力的独特之地。古往今来,多少才子佳人在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与情怀。《江南》用大文化的视野,将抒情、叙述、思辩融为一体,全方位、多视点解读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包含魅力的意象,诠释吴越文化的灵魂以及江南的园林、山水、风俗、饮食、民居、市井、工艺、戏曲等,展现生态、形态、情态浑然天成的东方农耕文明、乡土

3、建筑文化、社会发展文脉等山河画卷,使我们在有限的地域中领略无限的空间意韵和中华文明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江南》,触摸中国文化根系的一幅生动且雅致的人文镜像,具有很纯粹的文化品质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在水一方——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同里·乌镇水乡的古镇在江南生长,在古镇上走一走,以这样的方式体会江南,我们细致而明确地感受到江南的精神和风采。在朴实无华中超凡脱俗,在超凡脱俗中反朴归真,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江南最灿烂的风花雪月,这是江南最根本的从前以来。第一集:《在水一方》就从这里开始吧。周庄、同里或者乌镇,水乡的古镇在江南生长。在古镇上走一走,以这样的方式体会江南,我们

4、细致而明确地感受到了江南的精神和风采。水流在水里,风淡淡地吹着风。在这里,流水和流水,不就是江南翻飞的水袖吗?不就是把江南舞动得风姿绰绰、灵秀飘逸的水袖吗?在朴实无华中超凡脱俗,在超凡脱俗中返璞归真,这水做的江南,这江南的流水啊。“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江南最灿烂的风花雪月,这是江南最根本的从前以来。十多年前,古镇的农民耕田的时候,掘到了一些石斧陶器和玉镯玉瑗,这一个发现,引起了文物管理部门的注意和重视,考古学家们从各地赶来,仔细看过了这些石斧陶器和玉镯玉瑗以后说道,这是崧泽、良渚文化时期的文物,离开现在,应该有五千五百年了吧。五千多年前的古镇是什么样子,我们

5、不能知道,我们只能知道,五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曾经在这里编织着生活,在这里的山下,在这里的水边,他们随意地唱着自己作的歌曲,一些鱼儿,悠闲地从他们身边游过。我们不能知道,我们的先人从何而来,他们是千里迢迢赶来还是风尘仆仆路过,我们只知道,当他们和这一片山水相遇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他们在这里开荒种田,纺纱织布,然后生儿育女,这一片山水,是我们的先人最初的家园。我们也不能十分清晰地勾划出五千多年以来春夏秋冬的交替和风花雪月的演变,我们还是只能从古镇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石中,领略岁月浩渺和沧海桑田。江南的水乡都是这样的,一半儿是水,另一半儿是岸。那一些石阶从水

6、上升起,通到屋前宅后,水乡的生活和水紧密相连,水乡的生活就是水做的生活。这一条河贯穿古镇,这一条河仿佛就是一棵大树,两岸的房屋,就是生长在这一棵大树上的树叶和果实了。上桥下桥,船来船往就是水乡古镇的日常生活。一些东西要送到镇里来,装船,一些东西要运到镇外去,还是装船。一些人要往镇外去,上船,另一些人回到镇上来,下船。古镇人家的一部分就是船,而船的一部分,就是古镇人的家了。就这样看过去,古镇的河上,不就是一幅书法吗,水面是宣纸,船是写在纸上的行书,二岸的石驳岸,就是这一幅书法的装裱了。然后,河的两岸,就是街了,青石板铺砌的街。才下了一阵小雨,青石板显得光亮和明净。

7、许多年以前,小镇的街是用小石子铺砌的,叫蛋石街。今天的青石板,虽然少了蛋石街“雨天可穿红绣鞋”的诗意,但依然透着一丝苍古,并且溶入了古镇的人情风貌,很和谐。周庄的清早大抵如此。象往常一样,最先醒来的人生起了炉子,夜里面把煤炉熄灭了,不仅仅是节省蜂窝煤,也是为了防火。然后街上有了买菜的人,扫地的人和上学的孩子。老人下着店铺的门板。当地人把店铺的门板叫作塞板。这样的塞板在苏州已经不多见了,只有一些古镇还保留着。在今天看来,下一扇塞板,日子就翻过去一天。下完塞板的老人,独自在一边坐着。这一坐,就像是已经坐了百年。对于周庄来说,百年就像昨天,老人记忆着昨天外婆唱的歌:摇

8、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