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

ID:11261151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_第1页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_第2页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_第3页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_第4页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摘要: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各项建筑施工领域也呈现了空前的繁荣,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屡见不鲜。本文针对当前设计领域的工作,提出了一些设计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问题解决思路结构设计的阶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方案阶段的内容为: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例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混合结构等等,以及由这些结构来组合而成的

2、结构形式)。确定了结构的形式之后就要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和要求来布置结构的承重体系和受力构件。1、结构设计的方法1.1结构平面图在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前有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就是要不要输入结构软件进行建模的问题。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时(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是可以不用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那么对于砌体结构来讲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足的话应该可以不用在软件中建模的,直接设计即可,但要注意受压和局部受压的问题必要时进行人工复核。对于局部受压的防御措施是要按规定对梁下设梁垫以及设置构造柱

3、等措施。如果时间不是很紧张的话建议还是输入建模较好,有一个便利就是可以利用软件来进行荷载导算。另外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时必须要输入软件建模计算的,绘制结构平面图时如果没有建模的话就可以直接在建筑的条件图上来绘制结构图了,这一步必不可少的是删除建筑图中对结构来讲没有用的部分,简单快捷的方法是利用软件的图层功能.直接冻结相关的层然后再建立新的结构图层:圈梁层、构造柱层、粱层、文字层、板钢筋层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绘图效率,方便在不同结构平面图间的拷贝移动和删除。1.2屋顶(面)结构图当建筑是坡屋面时,结构的处理方式有两种:梁板式及折板

4、式。梁板式适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板跨度较大,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反之,则适用折板式。两种形式的板均为偏心受拉构件板配筋时应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构造需要一般不宜小于120厚。此外梁板的折角处钢筋的布置应有大样示意图。至于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建议采用剖面示意6图加大样详图的表示方法。正确绘图和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人员真正的心知肚明,结构设计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正确理解建筑图纸和意图。设计的图纸方能让施工人员明白。由于屋面的起坡会造成阁楼层的部分墙体超高,应结合门窗顶设置圈梁来降低墙的计算高度。1.3大样详图大

5、样详图的绘制可以在建筑详图的基础上直接绘制,前提是建筑详图准确无误。也可以在以前做过的详图的基础上局部改进绘制。要注意的是在保持建筑外形的前提下尽量的使结构受力和理和施工方便。在标高和外形尺寸上一定要和建筑专业协调一致需要提醒的是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的关系要搞清楚。该减的减,不该减的就不要减。1.4楼梯设计楼梯板要注意挠度的控制,梯梁要注意的是梁下净高要满足建筑的要求,梯梁的位置尽量使上下楼层的位置统一。局部不合适处可以采用折板楼梯。折板楼梯钢筋在内折角处要断开分别锚固防止局部的应力集中。阁楼层处的楼梯由于有分户墙的存在要设置抬墙梁。注意梁下的净空

6、要求。并要注意梯板宽度的问题。首段梯板的基础应注意基础的沉降问题,必要时应设梯梁。计算的是墙下的平均轴力)。基础图中的构造柱,当定位不明确时应给与准确定位。62、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2.1高层建筑基础的选型问题高层建筑应选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建筑物允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达到安全实用和经济合理的目的。一般有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条形交叉梁基础等应根据上部结构类型、层数、荷载及地基承载力选用合理的基础形式。筏形基础有梁板式和平板式,当建筑物层数较多,地下室柱距较大、基底反力很大时,宜优先选用平板式。采用梁板式筏基时,基础梁

7、截面大必然增加基础埋置深度,当水位高时更为不利,梁板的混凝土需分层浇筑,梁支模费事,因而增长工期,综合经济效益反而比平板式差。筏形基础的双向底板的厚度,除满足正截面承载力外,主要由冲切、剪切承载力确定。有人认为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厚度按每层若干厘米(例如每层5cm)来确定这种说法是不科学也是不确切的。2.2地下室外墙的设计问题地下室外墙的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防水要求,应根据建筑场地条件、地下水位高低、上部结构荷载与地下室层数、层高、埋深、水平荷载的大小及使用功能等综合考虑确定。高层建筑地下室外墙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8、宜低不宜高,混凝土强度等级过高,水泥用量大,易产生收缩裂缝,但高层建筑不应低于C30,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外墙的抗渗等级应6由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