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神经阻滞治疗

5.11神经阻滞治疗

ID:1131985

大小:368.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7-11-07

5.11神经阻滞治疗_第1页
5.11神经阻滞治疗_第2页
5.11神经阻滞治疗_第3页
5.11神经阻滞治疗_第4页
5.11神经阻滞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5.11神经阻滞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神经阻滞治疗一、概念: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而阻断神经传导功能,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只需注射一处,即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但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故操作时必须熟悉局部解剖,了解穿刺针所要经过的组织,以及附近的血管、脏器和体腔等。常用神经阻滞有助间、眶下、坐骨、指(趾)神经干阻滞,颈丛、臂神经丛阻滞,以及诊疗用的星状神经节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二、神经阻滞的目的:阻滞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水肿减轻,缓解内脏和血管性疼痛阻滞感觉神经阻断疼痛的传导,治疗疼痛阻断运动神经使肌肉弛缓,或运动麻痹三、神经阻滞的分类:治疗性神经阻滞破坏性神经阻滞(如乙醇、酚

2、甘油、射频等):使高浓度的局麻药或神经破坏药物进行神经阻滞,可长时间甚至永久性地(不可逆性的)阻断神经传导功能,被称为神经破换性阻滞局麻药神经阻滞:主要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可用于手术中镇痛,而更多的是用于疼痛治疗诊断性神经阻滞阻滞固有神经,或节段性神经节后,根据疼痛消失情况进行诊断,称为诊断性神经阻滞四、适应症(一)治疗性神经阻滞(1)对自限性疾病提供最佳的止痛效果,包括手术后疼痛、外伤后疼痛、急性内脏性疾病等(2)对于因恶性循环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反射所致的慢性疼痛提供特殊治疗(3)缓解疼痛以利于其他治疗的实施,如牵引、推拿等(4)解除疼痛以改善癌症患者术前的不良状态

3、四、适应症(5)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利于血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疗(6)赢得患者合作,提高对心理治疗的接纳程度,促成整个康复计划的实施四、适应症(二)诊断性神经阻滞(1)确定疼痛的解剖学部位及特殊的伤害感受传导通路(2)区分局部病变与所牵涉的体表疼痛(3)鉴别体表性疼痛与内脏性疼痛(4)确定与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5)区别局部病变与发射性神经失调所致的肌肉痉挛性病变如斜颈、梨状肌综合征四、适应症(6)鉴别末梢性与中枢性疼痛(7)确认患者对消除疼痛的反应以及有心理因素的慢性疼痛综合征的患者伤害性感受方面的作用五、作用机制1.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通过阻断感觉神经的交感神经,可以阻断躯

4、体痛和内脏血管性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达到直接缓解疼痛的目的。2.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当躯体某一部位出现引起疼痛的原因时,此神经通过末梢感觉神经、后根、脊髓后角、脊髓丘脑路、丘脑、向中央回传递刺激感到疼痛。另一方面产生的局部疼痛通过脊髓反射路径,引起支配障碍部的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兴奋,因此引起肌肉反射性痉挛和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缺氧、代谢异常、即五、作用机制引起疼痛的恶性循环。因而有效的神经阻滞可以阻挡恶性循环,改善疼痛症状。3.改善血液循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可以使支配区的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水肿减轻,缓解内脏和血管疼痛,同时还可以缓解交感紧张状态。4.营养神经:通

5、过局部注射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减轻神经水肿,使神经血供丰富,营养神经,恢复神经正常功能。五、作用机制5.抗炎作用:近年来发现内因性抗生素是白细胞的微小蛋白,此物质不佳时不能发挥作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后区域血流量增加,因而使内因性抗生素增加,而发挥抗炎作用六、神经阻滞的特点止痛效果明显可靠对诊断疾病非常有用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较少需要特殊的器材和装置不良反应小操作技巧和疗效密切相关七、常用药局麻药利多卡因:3~5分钟起效,持续45~60分钟,用于神经阻滞疗法,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布比卡因:5~10分钟起效,作用时间可达5~6小时,常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常用浓度为0.125%~0

6、.15%,一般不超过0.25%罗哌卡因:起效时间约为10分钟,作用维持时间为4~5小时。感觉神经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神经纤维,常用浓度为0.2%糖皮质激素:主要是消炎、消肿、松驰组织粘连,从而起到镇痛作用。糖皮质激素特点泼尼松龙(强的松龙):吸收代谢均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局部应用副作用少,局部刺激作用较强甲泼尼龙(甲强龙):作用较强而持久。注射剂配制后应避光保存,其遇紫外线及荧光可分解糖皮质激素特点曲安奈德:作用强而持久,适于关节腔注射,长期应用可能引起关节损害。局部刺激作用较大,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地塞米松:作用强,几乎没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其棕榈酸酯几乎无组织刺激性,可应用于各种途

7、径,缺点是局部作用时间短糖皮质激素特点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倍他米松磷酸钠2mg与氯倍他米松二丙酸酯5mg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以下优点:临床效果好:抗炎作用强、起效迅速、疗效持久病人依从性高:每3-4周只需使用1次副作用小:每日药量小、水盐代谢影响小、对HPA轴影响小常用皮质激素对比(图)糖皮质激素抗炎特性盐皮质激素特性短效氢化可的松11可的松0.80.8中效强的松40.25强的松龙40.25甲基强的松龙5+/-曲安西龙5+/-长效对氟米松10+/-地塞米松30+/-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