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末的官制改革

论清末的官制改革

ID:11325024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论清末的官制改革_第1页
论清末的官制改革_第2页
论清末的官制改革_第3页
论清末的官制改革_第4页
论清末的官制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清末的官制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清末的官制改革[内容提要]:1906年的清末官制改革是以慈禧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为摆脱内外交困的状况,挽救濒临灭亡的封建专制的政治统治,在“大权统一于朝廷”的前提下进行了一次官僚机构的改革。由于清朝统治者不肯放松手中的权力,其机构的设置与官员的任用都紧紧围绕着加固皇权进行,改革未触及实质,失败势所必然,引人深思。  [关键词]:清末官制改革  一、官制改革的背景  1898年以改革清末政治制度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失败,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同年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光绪出逃西安,清廷

2、政局动荡,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面对清朝社会层出不穷的内忧外患以及各种内、外矛盾,清政府感到再也不能“因循粉饰”照老样子统治下去了。  1901年1月清廷颁布上谕:切实整顿“一切政事”,“以期渐致富强”,“取外国之长”,“补中国之短”。同年春夏之间,清政府提出“考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实施新政。但由于新政只是对原有的封建政治制度修修补补,并没有给摇摇欲坠的清朝统治带来转机,清朝社会固有的矛盾依然存在,且更趋激化。为缓和各种矛盾,挽

3、救清王朝垂危的命运,以慈禧为首的清朝统治者在“新政”破产后,又接过了维新派“立宪”的旗帜,打出“预备立宪”的招牌。1905年7月慈禧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访欧美、日本,考察各国宪政。同年10月设考察政治馆,研究各国政法,招揽人才。1906年7月五大臣回国后,面陈慈禧实行立宪有三大好处:一是“皇位永固”;二是“外患渐轻”;三是“内乱可弭”。同年9月1日慈禧正式下诏“预备立宪”。并规定立宪的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西方列强可以说是清末官制改革的主要动因:随着国

4、内外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特别是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清政府已经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西方列强也清楚的知道,清嘱咐虽然不堪一击,但它毕竟有一定的统治基础,还能控制相当的社会资源足以发动一场变法改革,列强寄希望于改革成功,以便利益能得以维持和兑现。帝国主义分子赫德为清政府拟定的《更新节略》就反映了侵略者的这种要求。此外,为了缓解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及民主潮流的兴起和汉族军阀官僚势力的崛起等各种政治力量所造成的社会压力,也是清政府实行“新政”的主要动机之一。在各种力量的搏弈推动之下,清廷在行将没

5、落之际,终于推出新政,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官制改革。  二、官制改革的内容  维新派仿照日本进行变革,把建立君主立宪制作为奋斗目标,在实际步骤上是从“改官制”开始的。清朝末期,官僚机构臃肿庞大,数以万计的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封建守旧势力是他们赖以寄生的社会基础。戊戌变法时期,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改革腐朽的官制,是变法维新的关键。1898年初,翁同和等五大臣代光绪帝问康有为“宜如何变法”,康有为回答说:“宜变法律,官制为先”。他指出,当今是列国并雄之时,非复一统之世,而现行

6、的法律,官制都还是一统之法,“弱亡中国,皆此物也”(《康南海自编年谱》康有为认为,要维新中国,必以立宪法、改官制、定权限“为第一要义”。  如果以今日之法、今日之官,虽然皇帝“日下一上谕言维新”,也是徒劳无益(《康有为传》,意思就是说,如果不改官制,就算皇上每天都下一条上谕,那也是无济于事的。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题为《论变法不知本源之害》一文,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之所以把变官制提到变法维新的首位,是因为他们认识到

7、,手握重权的守旧官吏是推行新法的极大障碍。因为变法维新将触动他们的利益,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荣辱存亡,因此必将百般阻挠,使维新变法运动不能顺利进行。为了推动革新官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清朝的官制吏治进行了改革。  1、裁詹事府等六衙门  清朝官制的一大弊端就是冗员太多,行政效率极为低下,六部之中的官员经常互相推诿,堂倌推给司员,司员推给书吏,常常是一些重要的文件变为一纸具文,外省督抚大臣要办一件事,往往要从县一级开始逐级上报,到他们手上最快有时也要数月,清政府还常常在一个职位上设置数人

8、,以达到互相牵制的作用,最后各个官吏均懒于从事,导致一事无成。可以举个例子,清初漕运每年四百多万石,戊戌年间上有一百多万石,运米本来是商人的事,政府却设总督一级的官员办理,沿途各舱搬丁,搬运船丁等达十万人,由于冗员过多,只是每担米的运费高达18两,仅漕运一项,国家每年要支付千万两白银,成为才财政上的一大负担。新政对于官僚体制的改革,主要措施是裁减闲散衙门,裁减冗员,改变以往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以达到一种条理贯通,事权专一,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的目的。光绪帝于七月二十四日颁发上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