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应用

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应用

ID:11328752

大小:8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应用_第1页
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应用_第2页
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应用_第3页
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应用_第4页
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应用摘要:分子遗传标记育种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标记技术,目前已经在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在分子遗传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分子遗传标记的概念及应用。关键字:分子遗传标记,标记辅组选择Abstract:Servedasannewlyrisinggeneticmarkertechnique,moleculegeneticmarkersisbeingwidelyusedonmoleculebiology,especiallyinmoleculegeneticresearches.Thisarticl

2、egivesabriefintroductionoftheconceptionandutilizationofmoleculegeneticmarkers.Keywords:markerassistedselection;moleculegeneticmarkers一.分子遗传标记技术1.1 分子遗传标记的定义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标记技术,目前已经在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在分子遗传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染色体和细胞器基因组的DNA序列中,因此从理论上讲,DNA水平上

3、的分子标记是所有遗传标记中最为稳定,最为可靠的。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直接利用DNA序列中核甘酸的变异作为遗传标记成为了可能。目前,对分子遗传标记较完整的描述,是指易于识别,遵循孟德尔遗传模式的,具有个体特异性或其分布规律具有种质特征的某一类表型特征或遗传物质;其范围包括:①基因或遗传物质的产物的变异特征;②作为基因或遗传物质载体的染色体的形态学变异;③基因或遗传物质本身的变异[1]。1.2 分子遗传标记的作用分子遗传标记能够在DNA水平上对编码和非编码序列的遗传变异进行检测,不受内外环境的影响;

4、大多数分子标记多态性的信息含量很高;而且检测迅速、方便,无组织差异。由此可见,分子遗传标记是最理想的遗传标记,这决定了它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并能够广泛的应用于遗传育种研究和农牧生产的各个领域。遗传标记主要有如下应用(1)定位基因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2)构建遗传连锁图谱。(3)定位数量性状基因座。(4)对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和主基因进行鉴定。(5)对动物种群遗传资源进行评估。(6)进行系谱/血缘分析。(7)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绘制生物进化树,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进化。(8)胚胎的早期性

5、别和性状诊断,为选择性坠胎术提供参照依据。(9)动物基因身份证。(10)遗传性疾病或遗传缺陷的诊断与分析。(11)已知病原微生物的株型(毒力)、抗性分型。(12)对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疾病进行诊断与分析。(13)在分子遗传流行病学中的病源鉴定,毒力进化跟踪,传播途径、速度、媒介分析和流行规律分析。(14)微生物群落的生态位检测。(15)出入境病原、种质监测。(16)转基因动植物上的应用。(17)进行药物基因学(Pharmacogenomics)研究。(18)分子育种(molecularbreeding)应用(

6、19)器官移植中的应用。1.3 分子遗传标记的发展趋势当前分子遗传标记的发展,有以下五个趋势:(1)对现有遗传标记技术进行优化与集成,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组合已有标记技术,同时提高标记的靶向性,使反映的信息专一性更加突出。(2)充分利用基因组结构的共性特征开发新标记,如重复序列、散在保守序列,新基因家族,启动子保守序列等,利用基因和基因内部模块“界标”保守序列,挖掘并利用基因组中编码元件与非编码序列的保守特征,从而发现更多更稳定、效应更显著的分子标记。(3)开发揭示新遗传变异类型的标记,如表观遗传差

7、异,表达丰度差异,表达模式差异等。(4)标记开发向高通量方向发展,如SNP芯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MALDI-TOF)等。(5)同时揭示多层次信息的复合标记,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表型组,各层次信息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仅用单层次标记的局限性,使用多层次的标记,更能展示基因的表达调控方法和作用。1.4 分子遗传标记的主

8、要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DNA分子遗传标记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方法,现选择主要方法,介绍如下:1.4.1DNA限制性片段多态(RFLP)技术RFLP技术是1980年美国学者Botstein首次发现的第1代分子标记技术[2],当核苷酸序列出现碱基替换、插入、缺失及倒位等分子重排时,可能会导致限制性酶切位点的丢失和获得[3],RFLP的优点主要表现在:①RFLP标记无表型效应,非常稳定,故其检测不受外界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