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论文

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论文

ID:11344768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论文_第1页
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论文_第2页
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论文_第3页
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论文_第4页
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论文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一、传统教学模式与考试评价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在人才培育中居于重要地位。从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以来,有关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的研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一、传统教学模式与考试评价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在人才培育中居于重要地位。从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以来,有关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的研究广泛开展起来。教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继续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心理取向的教学理论,另一条就是赫尔巴特所提出的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影响到世

2、界教学理论流派的形成与演变。赫尔巴特的理论遵循柏拉图的“道德即知识”的恩想,把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他的理论经其弟子的补充、发展而演变为百科全书派,强调系统传授学科知识及教材的逻辑体系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清末以降,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伴随着“西学东渐”传入我国,对我国教育理论界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中小学课堂中被广泛应用。我国当代教育方针强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

3、教育方针在教育和数学目的上具有“社会道德本位”取向,“为了实现这一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了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重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沦体系”。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与我国的教育方针相吻合,适应了发展中国家对人才、对知识的急切渴求。课堂教学实行班级授课制,在世界范围内广为采用。在我国中小学课堂中,赫尔巴特教学理沦的内容与方式具有独特地位,至今仍难以被其他教学理论所取代。根据这种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各学科的知识存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而是否达到预定的效果则需要考试评价来反映并检验。同

4、时,考试也反映出特定的教学观念,考试的内容往往侧重考察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来看,传统的考试评价显然存在某些缺陷。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两个领域:一是认知领域,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二是情感领域,包括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性格化。而传统的教育测量理论和考试方法在内容上主要侧重在认知领域中的前三个方面,对于情感领域和认知中综合性较强的方面有所忽视;在形式上倾向于忽视平时成绩,以升学考试的一次成绩作为选拔标准;在功能上主要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更多的学科知识,侧重诊断性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

5、考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发挥检测、激励和筛选的积极功能,这是考试评价手段被广泛运用于各类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但是,当考试演变成为衡量一切教育活动的标准时,就夸大了考试应有的作用,不免产生负面影响。在基础教育阶段,偏重书本知识的检测、鉴定,忽视实践环节的检验,不能全面评价和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考试作用被泛化乃至取代学业及品德评价的其他标准,不利于学校育人功能的全面发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驱使,频繁的学业考试与升学模拟考试,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也偏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各级升学考试大纲为本,只要是与此相关

6、的内容,希望全部都灌输到学生的脑中,而与考试无关的东西,则束之高阁。学生所有心思都放在如何记忆、背诵知识上,如何最大限度地适应考试,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也是围绕升学考试运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流行,既有教育指导思想、课堂教学理念上的偏差,也受到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升学考试评价制度是重要诱因之一。二、课堂教学改革对考试评价的新要求我国已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向多元。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基础教育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方法与评价标准也应加以变

7、革。中等教育既要为高校输送学术性人才,也应传授职业技能;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育的主题从知识为本转向能力立意,教学的选择性增强。在课堂教学中,纯粹的灌输书本知识,或储存事实性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个体特征的发展,在个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教育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人的主体地位,教育的这一重要功能在信息时代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教育培养的应当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具有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的自由个体。课堂教学蕴涵着思想与艺术的智慧。教

8、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传承人类积淀下的历史文明,这是历久弥珍的文化瑰宝,是智慧与美的综合体现。应当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文化的魅力,体验到美的享受,引起情感的共鸣,在身心愉悦中收获知识、体验生活和陶冶情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兴起,与这一课堂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